不過同志族群分布在各社會經濟,成為大眾快速改變態度的重要因素,因為大眾能夠接觸愈來愈多的LGBTQ族群,開始對他們有正面觀感,而像奧古斯丁家的情況,則是內部去化解自身內部矛盾,調整「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貝納基說:「當2種信仰在內心拉扯時......我們必須化解,你可以與孩子斷絕關係,或是改變對同志的態度。」
當彼得的「性傾向扭轉治療」失敗後,泰芮與史帝夫決定要了解情況,於是請彼得邀請認識的同志基督徒到家裡作客,得知他們遭到教會拒絕的痛苦感受。「我和史帝夫對看,然後想著......」泰芮告訴《華盛頓郵報》,「我們必須多了解這部分」。彼得大三那年,泰芮和史帝夫開始去同志基督教會做禮拜,認知到彼得可以同時身為同志和基督徒。
倘若接觸與了解加速大眾改變對同志的態度,為何沒有發揮在針對年長者或其他族裔身上?貝納基推測,或許是「愛已存在」,即父母或朋友已對這個人有良好觀感,且性傾向不像年齡、族裔或體重可以在第一時間被察覺。共和黨的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波特曼(Rob Portman)和同黨籍的前副總統錢尼(Richard B. Cheney)在子女出櫃後,都表態支持LGBTQ人權。
核心保守派仍反對 但不再公開宣揚仇恨
錢尼和波特曼的表態,也促使立場保守的共和黨開始支持同志人權,而在身為非裔的前總統歐巴馬表態挺同志後,黑人群體才開始改變態度支持LGBTQ權利。海德-梅克爾則強調:「短期內迅速有所進展不代表勝利。」儘管大眾態度迅速改變,但核心保守團體的變化速度卻很慢,但福音派同運人士羅伯森(Brandan Robertson),溫和派保守人士不再提倡反同,這就是一種進步。
「5年前可以大聲說同志是原罪、令人厭惡」,羅伯森說,「但今日很難找到1位福音派主要領袖這樣公開發言」。奧古斯丁家已離開原本的保守福音派基督教會,改去聯合循道宗(United Methodist)教會;泰芮在禮拜過後,與一群子女是LGBTQ族群的基督徒母親聚會,並一起禱告:「為我們的孩子禱告,主啊,保護他們平安。為破裂、困難、冷戰的關係禱告,賦予我們智慧發言、耐心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