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普通市民很大機會不會被移交,但政治人物、記者、非政府組織,他們首當其衝,這影響到我們看的新聞、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中國政府最終目的就是要嚇唬我們,讓我們不敢說話,我們是應該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計程車司機馬先生說,自己刻意不上班,第一次出來遊行。他承認自己對修例內容不了解,過往不多參與政治,是「不會投票的人」。但他覺得近期香港「荒謬的事情太多」,常常聽到香港政府官員以及建制派人士發表「中國法治很好」的言論,讓他感到匪夷所思,「這是黑白是非不分,我就算沒有機會被送到大陸去,我也不希望這個社會在說一些這麼明顯的謊言,我不想自己的女兒活在謊言之中。」
香港政府原先以一起台灣的殺人案作為修訂逃犯條例的原因,但台灣當局表明不會接受香港修改《逃犯條例》下作出安排,甚至不排除對香港發出旅遊警示。香港政府之後作出修訂,要求由「中央機關」提出移交要求,但沒有回應哪一個是台灣的「中央機關」,被廣泛解讀成港府其實無意處理台灣的殺人案。
之後,香港保安局長李家超、港澳辦主任張曉明等官員,以香港可能成為「逃犯天堂」作為條例需要通過的理據,但政府後來建議把罪行門檻由3年提升至7年,遭外界質疑是自相矛盾。
任職公關、約30歲的陳小姐認為,香港治安良好,並不覺得是「逃犯天堂」,「可能只是大陸貪官逃過來香港」。
「這條例到底對香港有甚麼好處?要這麼焦急嗎?多一點諮詢也不行?真的很難說她(林鄭月娥)沒有政治任務,」陳小姐說,「如果修例通過,那就是一國兩制已死,我們與其他大陸城市沒有任何分別。」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者馬嶽及傳播學者李立峰分別撰文表示,條例對香港市民並沒有明顯的好處,其中,馬嶽質疑「似乎有好處的只是特區高層要效忠中國政府」 ,對比起高鐵、大規模填海的「明日大嶼」計劃,條例沒有經濟利益可以吸引香港人支持。
香港的政治環境
由於香港立法會中,建制派佔有優勢,預計草案能夠輕易獲得通過,香港的反對聲音無法從立法機關體現出來,而當中聯辦發聲支持修例之後,香港主流商會和代表商界的議員,也「歸隊」不再發出反對的聲音。香港政府為商界剔除了一些商業相關罪行,以及把罪行門檻從3年提升到7年。
香港市民這次要上街發聲,其中一個原因是已經沒有其他方式表達不滿。
任職科技行業的香港市民陳先生說,香港的政治環境在「佔中」後讓人感到絶望,香港人好像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看著這個城市不再像以前那樣講道理、講法治,自己擔心香港最終會變成中國另一個普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