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法官、教授、記者都上街「反送中」?一篇看懂《逃犯條例》爭議

2019-06-10 19:00

? 人氣

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中,有人舉牌抗議《逃犯條例》,並促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下台。
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中,有人舉牌抗議《逃犯條例》,並促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下台。

媒體界:白色恐怖

2009年,香港Now新聞台記者黃嘉瑜在大陸追訪因調查豆腐渣工程被捕的譚作人,公安當時以藏毒為由強行進入酒店房搜查。 香港政論雜誌創辦人兼香港公民王健民,被控「經營非法出版物」、「行賄」、「串通投標」,2016年被判入獄5年3個月,他在拘禁期間,被迫交待其雜誌撰稿人身份和報導消息的來源。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林榮基及員工先後在泰國、大陸及香港失蹤,之後證實被中國當局控制,並被分別被指控「非法經營罪」,林榮基今年4月公開「自我流亡」至台灣。出版商桂民海2015年在泰國被失蹤,數月後中國官方媒體指,桂民海在大陸涉及2003年一宗酒駕車禍,從而「潛逃」。但桂敏海在中央電視台的鏡頭前承認自己「自願返回內地認罪」,並「拒絶」國際社會關注,此後至今下落不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香港媒體對大陸向這些人加以的罪名的真實性存在懷疑的態度。新聞界尤其擔心,在大陸採訪敏感話題的記者,即使能夠順利把訪問材料帶到香港,也可能因為報導激怒各級大陸政府部門,而被以「非政治性」的罪名提告,再向香港方面提出移交。

林榮基是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主角之一,亦是該書店的創辦人及店長。他身旁的抗議標語就貼著桂民海的相片。(美聯社)
林榮基是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主角之一,亦是該書店的創辦人及店長。他身旁的抗議標語就貼著桂民海的相片。(美聯社)

香港記者協會(記協)形容,修例一旦落實,「有如高懸記者頭上的利刃」,或會造成寒蟬效應,記者自我審查,新聞自由將嚴重倒退。

「這種恐懼是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語,」記協副主席任美貞對BBC中文說,「胡亂指控記者藏毒都可以,你難以想像還有甚麼其他可能性。」

「好多時做中國新聞的記者,不是只有採訪才回大陸,有時都為了掌握國情而私訪大陸,以個人旅遊身份四處了解,這已經成為被人栽贓的渠道,」任美貞說,「難道你永遠不要回大陸?在香港做一個不返大陸的中國記者?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做法。」

香港的獨特地理及政治位置,一直以來是中國新聞的一扇重要窗口,吸引很多海外媒體駐守,很多在大陸不方便說話的人,往往可以透過香港,與記者聯繫,把一些關乎公眾利益的重要資料提供給記者,但現在這些人,也愈來愈不敢在香港這樣做,對記者尋找新聞來源來說,是一大打擊。

任美貞形容條例是「白色恐怖」,單是有這種恐懼和擔心,已經極大削弱香港的新聞自由,以及新聞工作者原本應該擁有的「免於恐懼」的自由。

數百名示威者在遊行後,留守現場,被警方驅散。
數百名示威者在遊行後留守現場,被警方驅散。

學術界:研究題目或受限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者黎明對BBC中文表示,許多學者想在大陸展開女權、工人運動、公民社會、中國社會運動等方面的研究,但條例通過後,學者們「在選題上肯定是會有顧慮」,「它(政府)可以找不相關的罪名放在你頭上,對學術自由是一個威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