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反中」的「恐懼總和」

2016-07-05 07:10

? 人氣

但呂副總統的話,千萬不能當成一個「笑話」來看,活在深層的恐懼之中,她一定覺得自己所言爲真。而她的支持者也樂得信以爲真,讓「恐懼」成爲台獨建國的最大動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60504-《非典型副總統呂秀蓮》新書發表會.施正鋒.翁明賢.張旭成.呂秀蓮.(陳明仁攝)
《非典型副總統呂秀蓮》新書發表會。(資料照/明仁攝)

本來,這次大選綠營完勝,挺綠挺獨的公知界理應意氣風發、歡欣鼓舞。但結果有不少人卻依然莫名哀怨,更加戒慎「恐懼」,還是覺得「身為台灣人有著淡淡的悲哀」。因爲他們認爲,中共的統戰戰略,長期來說把國民黨的「慢統」變成「快統」,把原本是獨的民進黨弄成稍微統一點,「老共的策略其實是相當成功的」。

這些公知們還感慨,民進黨上臺「一中各表」不見了嗎?其實沒有,國民黨不說,換成民進黨說。如今民進黨的總統不但不再說:「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做中華民國」這種民進黨傳統句型,就連昔日馬英九式的那種台灣民主優位都很難得。「這難道不是我們身為台灣人的悲哀」。

林林總總的大小「恐懼」匯聚成爲一種「恐懼的總和」,和最佳的政治動員元素,是無法通過理性論證、事理辯駁來尋求事實的「真相」,並加以消弭的。就像當初兩岸在協商ECFA時,反對者聲稱若通過會造成臺灣「幾百萬人失業」,很多人竟然會相信 一樣。

如果詳讀季幸吉所寫的《論中國》第一章,會發現所謂「抗中」的「恐懼總和」實在有點多餘。在與大陸長期交手的經驗中,季幸吉所得的結論是,中華帝國的千年歷史和政治思維,對可實質控制以外的「領土」,向來只企求形式上的「大一統」,維持「和諧」關係。但若挑戰這種模式,則會另當別論。

不過季幸吉的論點,在臺灣應該沒有市場。深層、多元的「抗中」「恐懼」意識,只能靠心理層面的建設和「療癒」來克服。

如果,真有此心和頓悟解決這個困境,不妨借鑑大陸作家余華的心路歷程。他在《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小說雜文集,〈一個記憶回來了〉一文中,把如何擺脫「恐懼」,寫的刻骨銘心。

因寫《活着》一書而揚名國際文壇的余華,曾經由於年幼時所經歷的「恐懼」經驗,使他的早期作品充滿血腥和暴力,心智也深陷於某種「不正常」狀態中。26歲到29歲中,他所寫的8篇短篇小說,裏面非正常死亡的人物多達29個。

那段時期,他白天只要寫作,就會有人在殺人,就會有人血淋淋地死去。而到了晚上睡着以後,常常會夢見正在被別人追殺。時常在「完蛋」的那一刻,比方一把斧頭向他砍下時,從夢中驚醒,大汗淋漓、心臟狂跳。醒來後會發出由衷的慶幸:「謝天謝地!原來只是一場個夢。」

然而天亮以後,年輕的余華依然故我。筆下涌現出的仍然是血腥和暴力,晚上則繼續作着被追殺的噩夢。他總結說:「白天我在寫作世界裏殺人,晚上我在夢的世界裏被追殺。如此周而復始,我的精神已經來到崩潰的邊緣,自己卻全然不知。」這一切直到有一天,他在夢裏真的「死掉」一回,才從寫作和現實裏,有機會從「恐懼」中脫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