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公布資料,將下修航空業今(2019)年的總獲利預測至280億美元,較六個月前所預測的355億美元,降幅高達21%,且預估今(2019)年預估航空總獲利不如去年的300億美元,將減少6.67%。顯示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全球貿易及經濟狀況恐怕持續走軟,空運客貨運業績將備受影響。
依據世界銀行2018年公布全球物流績效指數(LPI),對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的績效情況進行排名,亞洲地區除南韓及臺灣名次下降外,其餘皆呈現績效成長,我國從原本的第25名掉至第27名,其中,亞洲地區第一名依據排名為:日本、新加坡、香港、南韓、中國大陸、台灣。在六個關鍵指數中,2018臺灣海關效率敬陪末座,顯示具有極大的改善的空間。
兩岸空運方面,海空運直航協議自97年11月04日簽訂,主要目的為希望促進兩岸空運人貨運輸直航常態化,發展臺灣成為往來美洲、東南亞與大陸客貨的區域轉運中心,就兩岸間的市場相互開放而言,具有重要實質意義。近十年來,兩岸海空直航為兩岸往來節省許多旅行時間與成本,但去(2018)年我國籍航空平均每周飛航253班,陸籍航空則是飛354班,多出101班;春節加班機狀況亦是如此,顯示兩岸協議仍存在一些問題,應重啟協商,以相互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這快速發展的航空市場時代,若政府相關部門若不積極圖謀改進,對我國國際貿易、經濟情勢將造成更巨大的影響。有鑒於上述台灣空運目前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茲建議:
在兩岸協議上,由於大陸國籍航空公司家數、航線數、飛機數量與我國不對等,台灣在轉運上相對吃虧。此外,大陸沒有開放第五及內陸航權,我國飛航至大陸內陸集散的航點數相對較少,限制轉運市場。兩岸空運直航限兩岸國籍班機,若其他國籍航空公司想營運兩岸的貨,因不能參與兩岸直航航線,而限制台灣與其他國家談航權的機會,無疑限制了台灣在全球運籌時代航空市場的角色。由於全球運籌講求效率,我國海關和邊境管理清關的效率無法有效提升,亦造成業者是否於台灣轉運的意願。
*作者為中華科大航空服務管理系主任兼所長、共同作者涂維穗為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