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國民女神林志玲的誕生

2019-06-12 15:50

? 人氣

 宣布喜訊的林志玲(左),再次揭示自由擇愛的積極意義。(翻攝自EXILE AKIRA臉書)

宣布喜訊的林志玲(左),再次揭示自由擇愛的積極意義。(翻攝自EXILE AKIRA臉書)

印象深刻曾看過一篇報導,說某次記者問林志玲:「現在有人在追你嗎?」結果她既沒生氣也沒迴避地淺笑(就是那個標準「志玲姊姊」甜美模樣),回答道:「時間在追我。」雖然眾記者聽而不聞、鍥而不捨地繼續追問關於男友或結婚之類的無聊問題,好像她的答覆全無意義,但我著實被這句簡單回話撼動了一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年華老去與自我實現拉鋸中前進

無論是否經過深思熟慮還是脫口而出,「時間在追我」真是一種從容自信、包容焦慮不安的美好姿態。畢竟大家應該都能想像,身為絕色美女,得要多麼辛苦抗衡歲月在自體必然留下的殘酷軌跡。正如卡繆(Albert Camus)在《薛西弗斯神話》(Le Mythe de Sisyphe)開頭提及生命終將面對的第一個「荒謬」(absurd),就是心理成熟與生理衰老的矛盾共存。

「時間在追我」,對林志玲來說,無疑是連續不斷的折衝歷程,她一方面必須回應外界以關心為名,所進行無止盡的隱私窺探甚至侵擾,另一方面是她內心深處渴望持續朝往的完美理想形象──比如,眾所皆知她心嚮往之的偶像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那般的永恆優雅。

這是什麼樣的一種生命張力,在旁人逼婚、年華老去與自我實現的激烈拉鋸中,保持平衡持續前進。這讓我聯想起社會學大師伊里亞思(N. Elias)如何重新詮釋莫札特(Wolfgang A. Mozart)──僅用天賦異稟或超凡魅力(charisma)來說明這位偉大音樂家是不足的。所謂「鶴立雞群」的重點,不在於鶴如何傳奇,更須從社會型構(figuration)的角度來理解雞群。

國民女神的關鍵前提是「國民」,林志玲是在歷史條件和人群關係這兩條軸線交織出來的。(林瑞慶攝)
國民女神的關鍵前提是「國民」,林志玲是在歷史條件和人群關係這兩條軸線交織出來的。(林瑞慶攝)

也就是說,要討論林志玲如何成為「國民女神」,不能只是描述她有多麼完美的外貌、和善的知性與不懈的努力。這些歸因雖都成立,但必須放在更大的背景脈絡中交叉論證。按照伊里亞思的提點,所謂社會型構是由歷史條件和人群關係兩條軸線交織出來的。或許我們也可以試著從這角度切入。

各式「台灣之光」相繼誕生

根據詹偉雄在《研究林志玲》(二○○四)一書中的考據,他透過《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兩大報的網路搜尋系統,發現「林志玲」的新聞在二○○四年三月總統大選後迅速激增,以投票日為分水嶺,這之前與之後的新聞數量比例竟高達一比三十。彼時,林志玲將滿三十歲,自二○○○年後開始拍攝廣告,也逐漸受到矚目。但無論如何,十五年前的她頂多仍只是模特兒新星,與「女神」無關。

那一年,是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後陳水扁的總統連任保衛戰。異常激烈的藍綠對立氛圍下,本土國族主義的動員也達到高峰。為了抗議中國對台部署飛彈,同時也是做為大選造勢,二月二十八日,在李登輝與陳水扁的合體催促下,超過兩百萬人「牽手護台灣」,以同步牽手方式串起從基隆到屏東綿延五百公里的人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