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年輕人真的能「理財」嗎?

2019-06-16 05:30

? 人氣

作者認為,想做到財務規劃須注意教育、所得重新分配的重要與政府養老制度需再加強。(圖/Freepik提供)

作者認為,想做到財務規劃須注意教育、所得重新分配的重要與政府養老制度需再加強。(圖/Freepik提供)

銀髮族規劃財務「是為了讓生活更有意義、充實而快樂」,此句話讓我讓我更加嚴謹的思考我的老年生活,並有即刻的動機促使我了解規劃方式,許多文章針對細項的估計使我更加了解退休金如何規劃才足以承擔年老後的生活。然而理財建立在「有錢才可以理財」,不禁令我思考起現在青年之處境。嬰兒潮即將步入銀髮的階段,現代青壯年人口並不如嬰兒潮的前輩擁有較高的薪資,而青壯年人口老化之後,真的能做到「財務規劃」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銀髮族可以做到財務規劃可能係因本身之教育水準與薪資較高,有足夠的所得可以存下當作退休金;相反而言薪資較低的人無法將薪資存下做為退休金使用,財務規劃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其可能隱含著較低的教育水準與低薪,而現代之社會經濟地位流動程度是否可以讓環境相對較弱勢的學生成為高薪的一群呢?

駱明慶老師發表的〈誰是台大學生?〉稱霸各大網站,熱烈的討論教育的流動,42.42%的法學院學生的父親教育程度在大學以上,而身在台北市18歲人口上台大的機率比省轄縣的人口高2.15%,裙帶關係帶來的是承襲的機會,而所得水準較高的家庭也較容易將孩子送入名校。感謝現在新興制度「繁星入學」帶給鄉下子女擁有進入大城市與名校見世面的機會,並增加更多可以獲得高薪的可能。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圖/flickr@401(K)2012)
針對台灣現在的勞動環境,勞動需求者對於人才之鑑別產生問題,以學歷、研究所作為判別方式成為大學生的痛楚,低薪持續。(圖/flickr@401(K)2012)

台灣平均薪資為5萬台幣,然而,低於5萬元薪資的勞動者囊括了百分之80,其意味著薪資差距甚大。若以5萬元做為可否做到財務規劃作為分界點,其代表僅有百分之20的人可以做到,剩下百分之80的人都有可能需要仰賴子女撫養。針對台灣現在的勞動環境,勞動需求者對於人才之鑑別產生問題,以學歷、研究所作為判別方式成為大學生的痛楚,低薪持續。

總結上述而言,可以做到財務規劃的銀髮族仍然做得到,而無法做到的銀髮族僅能倚靠子女的撫養,而貧窮的子女也難以做到「儲蓄」,一代一代的輪迴。若社會經濟地位難以流動,貧窮則會持續延長。我認為若要做到財務規劃應有兩點須注意,其一為教育,教育制度須有所調整,現在高等教育制度與勞資環境使教育之敵對性持續增加,大學學歷氾濫造成學生必須再追求更高的學歷,父母投資於小孩的費用增加,使財務規劃困難。其二為所得重新分配的重要與政府養老制度需再加強,針對老年化社會,政府對於長期照護可再設計完整的配套,使儲蓄養老基金的負擔降低,且針對低所得之家庭的銀髮族提供之養老配套英最完整,以避免社經地位無法流動。

*作者為世新大學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