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來襲!7月才剛開始,衛生福利部就統計短短5天已有104因為熱傷害就醫,為何7月會有如此高溫?原因可能是強颱尼伯特的外圍沉降氣流所造成,國民健康署也在官網首頁呼籲民眾一起對抗熱傷害。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定義,「高溫」就是指攝氏35度以上的溫度,「熱浪」則是超過連續5日最高氣溫超過平均最高氣溫攝氏5度以上。
註:正常人的體表溫度是攝氏36度左右,如果氣溫高於攝氏35度,人體熱量就會不容易散發,會感覺到非常難受,所以將高溫定為攝氏35度是考慮人體舒適度的狀況。— 國健署
根據國健署分析全國180家醫院急診的資料顯示:每年的7至8月是民眾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高峰期,102年及103年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就高達1,863人及2,331人,才剛進入今年的高峰期,就已有破百個熱傷害病例,不排除再創新高紀錄的可能。
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暈厥、熱水腫、熱衰竭和俗稱的中暑,國健署的《熱傷害專文》又有特別提及,「中暑」是熱傷害中最嚴重的疾病,會導致意識躁動、抽搐、昏迷,嚴重時甚至會死亡。由於台灣位處亞熱帶位置,高溫常常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國健署也提醒民眾,避免在日光直射或是密閉空間久待。
國健署指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尤其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容易因高溫而造成熱傷害。同時國健署也提供「防熱傷害三要訣」,分別是:保持涼爽、提高對於熱傷害之警覺,以及補充水分,國健署還特別強調,除了注意居家及工作場所的空調設備是否正常運作之外,更應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cc白開水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