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BC以「香港三十年來最大型示威」為標題,形容六月十六日反送中遊行,人數超越一九八九年香港聲援北京學運的百萬人遊行。
《紐約時報》(The New Yrok Times)認為特首林鄭月娥「暫緩」修訂《逃犯條例》,無疑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次挫折。我認為送中修法帶來的政治危機,已經超過中港矛盾而成為國際議題,九七主權移交以來,香港再次登上國際及外交舞台。
林鄭視此刻為速戰速決良機
為什麼送中修例三個月內迅速升溫,而林鄭月娥又一而再、再而三錯過了和緩局勢,直接導致民意大海嘯,波及大權在握的強人習近平呢?
用中共的慣常分析進路,這場危機有林鄭專橫跋扈、判斷失誤等個人因素,這是偶然性;也有其大環境產生的必然性,包括香港雨傘運動後累積矛盾未曾紓解這小氣候,也有美國鷹派對華政策新冷戰開始的大氣候。
林鄭月娥在十五日宣布暫緩執行的記者會上,承認溝通不足,但出發點是正確的。一切真只是溝通說服不足嗎?整個修法由她主催,認為可以為台北謀殺案死者伸張正義這一點「初心」,其實是謊言,因為台灣方面三次要求討論引渡,她都沒有回應。
不考慮最容易的一次性引渡安排,林鄭反而捨易行難,想用牽連極廣的修法,結果引發民意海嘯。市民根本一早看到她借陳同佳案去執行北京的任務。而這條「絕世好橋」主催者是獲習近平充分授權的林鄭、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及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具體謀畫執行的是國務院港澳辦。
三月底修法草案出台,雨傘運動佔中九子面臨判刑,香港社運正陷入最低潮,林鄭認為是另一個速戰速決良機,所以訂下二十日諮詢期,計畫好刪除七項引導罪行,做七項表面讓步,換取本地商界支持就可快速上馬。
習近平愛將,政治局常常忙背書
這不是源於什麼引渡時間緊迫,而是林鄭在高鐵一地兩檢立法中成功闖過議會,令反對派徒勞無功、市民亦反應冷淡的經驗。她以此為理據,說服北京給她空間全力施為,準備為習近平再立一大功,一舉解決二十二年來歷任特首的怠惰及鴕鳥心態。
因一地兩檢的功勞,習近平嘉許林鄭「志不求易、事不避難」,中共官僚於是給予她最大政治支持,由中聯辦到兩位政治局常委韓正與汪洋都罕見地為她背書站台。
其實在四月底整個政治形勢已經有根本變化,法律界及外國政府強烈表態,她完全不放眼內;泛民阻撓法案委員會組成只是盡力而為,再捱過一、兩次混亂,建制派就可成功選出法案委員會主席,按時完成審議。
她第二個嚴重政治錯誤是,拍板繞過法案委員會,直上大會二讀,以為一切均在掌控中,強力表決指日可待。十多萬群眾上街,她當然知道,但成功已經在望,有什麼值得擔憂?六月四日燭光晚會已經反映民意沸騰,但她只想硬咬牙關闖。六月九日大量市民上街,其實是在預料之內,任何人都覺察到反送中已成為社會主流民意,中學生連署反送中運動已經出現滾雪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