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三麥,15年前因精釀啤酒採桶裝銷售,不受傳統通路青睞,只能被迫開店賣酒,但由於隔行如隔山,至今僅能維持1年約開出1店的展店速度。相較之下,金車卻要挑戰3個月內開出約40店,而且是啤酒餐廳、燒肉店等5種以上的店型經營。有業者說:「一不小心,就是賠很久的長期抗戰。」
人事、管理成本都增加,手握店面、大量採購成優勢
其實,賣咖啡與開餐廳的邏輯落差很大,過去金車咖啡館賣餐,主要是調理包加熱的簡單料理,採取發號碼牌的半自助服務模式,人手與設備相對簡約;但開餐廳,無論人事、管理及採購的難度與投資都更大,一旦反應不如預期,不僅要回復咖啡館經營有一定的難度,且每一個調整,沒有半年、一年的觀察,都很難判定是否有效,再加上金車的多店型布局,也讓結果判斷更加難以預測。
既然要轉,當然就要敢試,這是金車李家「只要有5、6成把握,我們就跳進,邊走邊修改」的一貫戰略。
這次他們擁有的籌碼之一是,金車伯朗咖啡館光在台北就有超過10個據點屬於自有資產,省了店租壓力,有助於餐酒事業更快轉虧為盈。
餐飲業者指出,金車包括燒烤、串燒等選擇,其實都是賣原料大於賣廚藝的店型,入門挑戰會相對低一些,而且配合金車大量展店、大量採購的策略,能收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仍有機會靠高CP值勝出。以金車燒肉店晚餐含1到2杯酒、約1200元的客單價,已比乾杯等同業便宜約1成。
根據iCHEF今年首季發布的《台灣餐飲景氣白皮書》,金車轉型主軸的酒吧與餐酒館,全台家數在去年大幅成長56%,正是去年16類餐廳中成長前5快的類型,而且平均業績成長逾2成,顯然金車闖進的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
這是金車集團繼10多年前停掉泡麵產線後,再一次的重大轉型布局。這些餐廳,其實也是金車讓大眾認識其酒業版圖的最好通路,金車布局啤酒不到1年,已搶下台灣啤酒約1%市占率,緊接著在今年暑假,還有桶裝啤酒將進入小七提供杯裝生飲的服務新招。若放大格局,金車劍指的,絕不只是這些餐飲的獲利,而是更大的酒飲版圖。
作者/林洧楨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