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晚間傳來土耳其發生軍事政變的消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土耳其平均每10年就要發生一次軍事政變。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土耳其政變如此頻繁?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大洲,國土包括西亞的安那托利亞(Anatolia)和南歐巴爾幹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歷史上,土耳其是幅員遼闊的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從19世紀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一百多年間,鄂圖曼帝國統治下的亞洲、非洲和歐洲地區紛紛獨立,鄂圖曼帝國土崩瓦解。
You can't knock down a nation that prays on it's flag #Turkey pic.twitter.com/DgeRbYLbyM
— (@ruuv_) 2016年7月16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土耳其發生革命,其領導人是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因此這場革命被稱為「凱末爾革命」。凱末爾本人是軍人出身,早年曾參加主要由軍人策動的青年土耳其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因指揮保衛海峽戰役擊敗英法聯軍而名聲大振,成為民族英雄。
一、軍隊實力強,軍頭不甘置身政治之外
從本質上看,「凱末爾革命」具有軍事政變的性質。這場革命中誕生了土耳其共和國,而軍人一直在共和國的政治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土耳其軍隊實力強大,被譽為西亞和中東地區除以色列之外的第二把交椅。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也被認為是北約第二大常規部隊,總兵力約60萬。強大的軍事力量一直不甘於置身政治事務之外,這是土耳其屢屢發生軍人干政甚至軍事政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宗教「保守派」和「開明派」的鬥爭
土耳其的絕大多數國民都信奉伊斯蘭教。在鄂圖曼帝國統治時期,歷代君主們為了維持其統治合法性和正統性,不僅把伊斯蘭教奉為國教,採納政教合一政體,而且在全國推行伊斯蘭化教育。凱末爾建立現代土耳其之後,嚴格執行政教分離,軍人也成為政教分離政策的堅定捍衛者。
不過,由於文化和歷史傳統,宗教對土耳其政治生活的影響一直很大,一些政治人物在成為國家領導人後,或明或暗的企圖把一些宗教教義引入施政綱領,從而引發「世俗開明派」與「宗教保守派」的鬥爭,同時觸動土耳其軍人的敏感神經。這是導致土耳其多次發生軍人干政甚至軍事政變的另一個原因。
三、國家政策搖擺於東西方之間
We are in charge of our own country.
— Yaren (@Yaren_Horan93) 2016年7月16日
And no one will ever change that. #Turkey #proud pic.twitter.com/MWFhd0kuGt
土耳其國土的大部分位於亞洲,而且其歷史和文化都有著濃郁的東方色彩,但是很多土耳其人卻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歐洲國家和西方世界的一員。這種情況也導致土耳其的政治傾向經常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搖擺不定。一旦國家政策向某一個方向過分傾斜,就有可能導致政局混亂,這個時候,土耳其軍隊往往會介入發揮作用。這是土耳其難以消除軍人干政陰霾的第三個原因。
從1960年以來,不算此次政變,土耳其已經發生至少6次軍事政變,其中包括4次成功政變和2次未遂政變。政變多發導致政局動蕩,也給土耳其的國家形象造成嚴重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