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罷工遲遲難解?德國經驗可以借鏡!

2019-07-05 20:42

? 人氣

相對而言,台灣目前工會組成率低,真正能夠代表受雇勞工與資方談判的企業工會談判率偏低,只有7%勞工能透過工會爭取權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90703-全國航空業總工會及桃園市空服員工會3日召開「勞工、旅客、投資人三輸!長榮航空解決方案,只有『燒錢』?」記者會。(顏麟宇攝)
20190703-全國航空業總工會及桃園市空服員工會3日召開「勞工、旅客、投資人三輸!長榮航空解決方案,只有『燒錢』?」記者會。(顏麟宇攝)

德國媒體報導就事論事,關注訴求是否合理

在罷工這樣的涉及社會廣大層面的事件中,大眾媒體的報道對輿論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從前,德國的傳統媒體,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左右派的分野,對罷工的態度也有不同。但進入2000年代以來,這種傾向已經不再那麼明顯。遇到社會關注度高的罷工,尤其廣播電視媒體的評論立場經常因事而異。

柏林藝術大學的傳播學者阿爾特(Hans Jürgen Arlt)在接受聯邦政治教育中心(BPB)採訪時表示,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在對待勞資矛盾的議題上,左派和右派媒體往往表現出鮮明的對立立場。但是進入90年代以後,對多數媒體來說,罷工逐漸不再是個「意識形態之爭」,而是利益群體間的博弈,應該關注的是各方訴求是否合理、適度。對此當然可以「見仁見智」。

在台灣,新聞媒體的取材與立場也成為爭議焦點,甚至勞方與資方互相指控對方制造「假新聞」。桃園市工服員工會指控中國時報記者黃琮淵以每天兩篇文章的速度固定產出不利於工會的報導。長榮航空公司則是列表回擊,勞工團體在協商過後對外放出沒有在協商時說過的話,批評對方才是「假新聞製造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