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沒死過人是不是?」醫院暴力裁罰率不到4%

2016-07-24 08:30

? 人氣

國內醫院暴力行為實際遭裁罰的比例嚴重偏低,以大醫院聚集、桃園未升格前的「五都」為例,裁罰率不到4%。圖為醫院暴力防制演習。(衛福部醫事司提供)

國內醫院暴力行為實際遭裁罰的比例嚴重偏低,以大醫院聚集、桃園未升格前的「五都」為例,裁罰率不到4%。圖為醫院暴力防制演習。(衛福部醫事司提供)

「你給我小心一點!」、「你家沒死過人是不是?」類似的言語乃至於肢體暴力,幾乎天天在醫院上演。然而根據統計,即使多數國人都與政府、院方、醫事人員站在同一陣線譴責暴力,《醫療法》也修了,但國內醫院暴力行為實際遭裁罰的比例還是嚴重偏低;以大醫院聚集、桃園未升格前的「五都」為例,2009至2014年雖累計通報421件醫院暴力事件,卻只有15件施暴者被罰,裁罰率不到4%。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60723-SMG0035-002-國內五都近年醫院暴力案件暨裁罰數(2009~2014年)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王宗曦表示,根據美國學者於1998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美國有32%的急診室工作人員自述平均每天都會遭到病人或家屬言語威脅至少一次、18%則平均每月會被以各種武器威脅一次;影響所及,2012年美國另一名學者研究指出,有81%的急診醫師坦承害怕急診暴力、16%考慮離職,且1%已確實為此原因離職。

最常見急診暴力時段 晚間到凌晨

相關研究也顯示,最常發生的急診暴力行式包括推擠、抓傷等肢體傷害,以及吼叫、謾罵等言語傷害;且多是在護理人員為病患進行驗傷,或醫師進行縫合傷口等侵入性治療時發生;醫院暴力最常發生的時間,則是晚間11時至次日清晨7時,也是多數人精神、體力最不濟的時刻。

光田醫院暴力事件 典型召人「討公道」

然而好比日前發生在台中沙鹿光田醫院的暴力事件,家屬抱怨該院護理師為患者傷口敷藥時動作太大,不夠細心、專業,於是患者母親回家召來其他兒女及女婿等人到醫院「討公道」…。每次的暴力事件,施暴者總會說「若非護理人員先如何如何,患者或家屬也不會氣到動手」於是,類似事件就在暴力行為被合理化的情況下,一次次重覆上演。

也有人質疑,姑且不論國內低到可怕的醫院暴力裁罰率,恐怕就連通報案件母數都暗藏黑數!因為一定有部分醫院擔心家醜外揚,其他病人得知後會不敢上門,進而影響醫院營收。

「醫院態度可能消極,但不致於掩蓋」

「相較於受暴當事人的義憤填膺,有些醫院的處理態度確實可能會比較消極,但應不致於蓄意掩蓋!」台灣醫院協會常務理事、地區醫院協會監事會主席朱益宏以醫院經營者的立場強調。

台灣醫院協會常務理事、地區醫院協會監事會主席朱益宏認為,「相較於受暴當事人的義憤填膺,有些醫院的處理態度確實可能會比較消極,但應不致於蓄意掩蓋!」(取自www.163nanke.com)
台灣醫院協會常務理事、地區醫院協會監事會主席朱益宏認為,「相較於受暴當事人的義憤填膺,有些醫院的處理態度確實可能會比較消極,但應不致於蓄意掩蓋!」(取自www.163nanke.com)

朱益宏說,這麼推斷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醫院在乎的是形象及社會大眾的看法,而今輿論及絕大多數民眾都站在醫院及醫事人員這一邊,千夫所指都是施暴者;所以,院方都會尊重受暴當事人的意見,再決定是否通報案件或提告,沒有理由眼睜睜看著員工被欺負,甚至黑心「吃案」,以免一旦東窗事發,事情更難收拾。

至於醫院暴力裁罰率過低的關鍵,朱益宏認為,依法論法,多數醫院暴力事件仍屬告訴乃論的非公訴罪,加上依台灣民情,對患者與患者家屬的「不理性行為」,仍存在相當大的寬容的空間,才會導致受暴當事人及院方常須承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壓力。

20160723-SMG0045-006-醫院暴力防制演習照片(衛福部醫事司提供).jpg
朱益宏認為,台灣民情對患者與患者家屬的「不理性行為」,仍存在相當大的寬容的空間,才會導致受暴當事人及院方常須承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壓力。圖為醫院暴力防制演習。(衛福部醫事司提供)

林奏延:應列公共危險罪 社會零容忍

因此,正如衛福部長林奏延宣示的立場,要真正嚇阻醫院暴力行為的發生,還是應從修法著手,至少應把所有肢體上的醫院暴力行為,均列為「社會零容忍」的公共危險罪。此外,也應鼓勵媒體追蹤報導醫院暴力施暴者的判決結果,讓更多民眾知道:動手施暴就是不對,在醫院對醫事人員暴力相向,更須付出代價!

衛福部長林奏延 盧逸峰攝
衛福部長林奏延 盧逸峰攝

除了暴力行為,朱益宏建議,相關單位也應於《集會遊行法》中明訂,針對各種因醫療糾紛衍生的丟雞蛋、撒冥紙、抬棺等群眾抗議行為,須事先向轄區警方申請,並限定在醫院一定距離外進行,以期患者及家屬在抒發情緒、反映心聲之餘,也能確保其他民眾的就醫權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