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真認為,短期台廠有一些利多題材,半導體化學品、記憶體製造族群可能會有轉單效應,不過因為台灣在這兩個領域的全球市占都不高,預估即使有轉單效應,效應也不大。
她認為,反而是後續可能間接因為終端產品出貨不順,導致代工、封測等相關供應鏈受到影響,下半年正是電子產品旺季,國際品牌新機新品齊發,表現是否受此影響,值得密切關注。
另一方面,韓國也可能對日本提出反制措施,若以全球市占率、日本廠商依賴程度來思考,推測行動記憶體、DRAM可能進入考量名單,因為全球市占高達4至8成,一旦下達出口管制或禁令,可能造成日本下游終端業者無法順利出貨。
爭端若延續至第四季 手機業恐有斷鏈危機
劉佩真也提醒,台廠應引以為誡,不論從美國制裁華為事件,日本對韓國祭出出口管制,都反映一個重要產業趨勢,那就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目前台灣半導體相關化學原料、設備的自主率皆偏低,即使製造方面是全球第一,未來若遭受不公平貿易競爭,很可能出現斷鏈危機。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繼美國對華為祭出禁令之後,日本也出招,使半導體、顯示器等相關供應鏈陷入更加混亂的局面,未來若韓國也針對日本痛處,進行出口管制回敬,影響日本供應鏈運作,產業情形將更為混亂。
李淳認為,台、日、韓三國一向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整體供應鏈出現混亂,不確定性加劇,對台廠一定是弊大於利,尤其是台廠位階偏向中下游,前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容易受到影響;為了因應各種未知可能,廠商各項投資成本勢必增加。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超連結:http://bit.ly/2SyetnF)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超連結:http://bit.ly/30MDZ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