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韓軍方決定在南韓部署「薩德」系統引發南韓內部持續抗議,圍繞著是否部署「薩德」的爭議持續發酵。部署地廣尚北道星州郡每晚都舉行抗議集會,南韓總理和防長曾遭到「軟禁」長達六小時,總理遭民眾蛋洗。來自中國的強烈反對,使這個國家的民眾不得不考慮,不顧中國的的感受而執意部署「薩德」,將極有可能遭到中國的經濟制裁,這對於經濟嚴重依賴中國的南韓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的災難性的後果。
南海長期以來奉行的中間道路,僅僅因為「薩德」問題就瀕臨破產,足以證明其所謂的「政經分離」,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機會主義式的幻想,在日益緊張的國際局勢面前脆弱的不堪一擊。在大國博弈日益激烈,全球局勢走向動盪的今天,將要承受這種由「政經分離」造成的「政經撕裂」所引發的陣痛的,在東亞地區絕不僅僅是南韓一家。
政經分離的「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antinomies)是18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得(Immanuel Kant,1724-1804)提出的哲學基本概念。它指雙方各自依據普遍承認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公認的兩個命題之間的矛盾衝突。
對任何國家或地區來說,其對外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尋求本國或本地區利益的最大化。但在現實層面,經濟現實和政治訴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尋求政治和經濟利益最大化,往往會出現經濟和政治分離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政經分離」。這種理想且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單惠主義,忽視了經濟和政治之間客觀存在的內在聯繫,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局勢的演變,兩者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的會引發衝突,由此形成「政經分離」的「二律背反」。
「政經分離」在東亞地區普遍存在
這種「政經分離」的「二律背反」現象在東亞地區十分普遍。無論是日本,還是南韓,乃至某些東盟國家,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著這種「政經分離」。即經濟上與中國加強往來,推動互利互惠,以幫助己方在龐大的中國市場攫取可觀的利益。政治上卻儘量規避中國的關切,與中國保持相當的距離,甚至聯合區域外的強權,已達到「防範」中國的目的。
日本對華「政經分離」外交策略由來已久。在外交關係正常化之前,經濟上採取「官民分離,民間貿易」的方針,政治上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在9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所謂「政冷經熱」,即經濟上加強兩國貿易互惠,政治上拒不解決中日歷史遺留問題,在參拜靖國神社和釣魚島問題上,不斷挑動中國敏感神經。在安倍政府上臺之後,更是加強了諸如「釣魚島國有化」和「干涉中國南海問題」以及「謀求國家正常化」等政治動作,嚴重挑釁中國的核心利益。在這種政治上對中國極不友善的情況下,竟然還祭出「政經分離」的大旗,反批中國「將所有問題政治化」、「不應未達政治目的,以經濟為要脅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