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德國移民遠渡大西洋前往賓夕法尼亞。歷代後人護養著他們的語言和文化,直到今天。
坐在自己的牛欄前,森迪(Norman Sunday)時不時會生出某種傷感。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這位82歲農人心下清楚,一段延續了數十年的家族史或將終結。從前,他在這裡養牛;如今,他過著養老生活。孩子們很可能不會接手農莊。
就像伯克郡(Berk County)的其他很多人一樣,森迪是德國移民後嗣。18世紀上,這些移民從普法爾茨(Pfalz)來到這裡,尋找新家鄉。他們都是農民,不辭辛勞,篤信上帝,堅守自己的文化。森迪本人從未去過德國,但父母用賓夕法尼亞德語和他交流。這種方言當地人說了300年,迄今依舊鮮活。森迪告知,他從來都說不了這種語言,但聽得懂。
快速擴展的語言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唐莫耶(Patrick Donmoyer)有心為後代保存德國遺產。他在庫茲鎮(Kutztown)的「德國文化遺產中心」(German Cultural Heritage Center)內的一個建於1870年的德語學校教課。該校現用作博物館。
唐莫耶指出,賓州德語絕無消亡危險,在該州,有4萬人說這一方言,全美範圍,人數更達40萬,且呈上升趨勢。其主要原因是阿米什人(Amish )和門諾會人(Mennonite)的眾多教派,它們視賓夕法尼亞德語為母語,並謹遵多子多孫傳統。
30%的賓夕法尼亞人有德國先人,很多後人今天依舊在家說這種方言。唐莫耶說,在300年時間裡,這種方言發展成了一種自己的語言。
牛欄星
賓夕法尼亞著名的牛欄星是當地典型的標志。牛欄上佩飾的有8到12道光束的彩色油畫,隔著老遠就能看到。它們也是當年普法爾茨移民帶到大西洋這一邊的,並逐步發展為一種自己的藝術形式。
唐莫耶在「庫茲鎮民俗節」現場展示如何繪出這樣的畫。他解釋說,通過黃、黑等對比強烈的色彩,星星會有一種動感。不過,這種標志同魔咒標識無關。唐莫耶解釋道,對農民來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亙古以來就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他們不過是畫下了他們看來重要的東西罷了。
老風俗復生的唯一日子
每年會有多達13萬人前來觀賞庫茲鎮民俗節。節慶數日裡展示的很多東西在在讓人想到德國移民,直到今天,他們都主導著伯克郡的形象。「香腸館」裡供應真正的賓夕法尼亞酸菜烤腸,一支管樂隊即興演奏著。這樣的樂隊也挺適合在巴伐利亞出場。
小號手莫爾(Leon Moll)打小就常用賓州德語和父母交流。不過,雙親辭世後,他很少再有機會說這種方言啦。他指出,孩子們不願用這種語言。對此地的很多人來說,舉辦民俗節的這9天是一年裡讓老風俗復生的唯一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