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著要幹嘛?近年多是「這個族群」救古蹟修老屋 學者指原因在世代教育差異

2019-07-18 10:48

? 人氣

20190130-羿雯春節留稿專題配圖-2019漫遊小鎮年「經典小鎮攻略指南」。圖二:大稻埕街景一隅。(取自交通部觀光局「台灣經典小鎮」網站)
大稻埕街景一隅。(資料照,取自交通部觀光局「台灣經典小鎮」網站)

討論會上,也邀請到各地文資保存工作者,分享在地實戰心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負責人杜彥穎,就自己進駐五號倉庫的歷程表示,做文資是因為對在地的感情,桃園沒有太多歷史記憶建築被保存,如果一個地方沒有夠大的建築當量體,政府單位就會忽視。

杜彥穎並談到,桃園的文資保存預算,最常是用來修日式宿舍,因為只要大概2000、3000萬,但其他房子若被指定成歷史建築或古蹟,修起來可能要好幾億,所以文化局不會處理,像桃園有座200年老廟,就在3個月前被拆了。

20190718-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取自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臉書)
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取自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臉書)

杜彥穎說明,這幾年他們把中壢、桃園的歷史文化資源都盤點過,目前希望先把五號倉庫保留起來,可以創造中壢的歷史,台鐵現在要推動鐵路高架或地下化,過程中周邊的建築會拆得很快,希望能五號倉庫之外的各個倉庫都救下來。

文資保存不大易 「在地處理」反受支持

彰化溪湖中街再生計畫成員蔡鈞曄、趙書儀表示,他們唸東海大學時,因緣際會接觸校內的的文資保存運動,並開始進行文資保存,當時跟校方有許多碰撞,也遇到許多校園政治議題,無法用學術角度思考,ㄧ定要用政治方式,跟人斡旋、尋找可以合作的團隊,這是很遺憾的事。

但後來,團隊回到故鄉溪湖做文資時,卻發現方式完全不一樣,可以得到比較多地方支持,似乎在地方小鎮比較好處理,可以用歷史、空間的角度喚醒情感,並經營社群,曾辦過建築系學生跟居民的對談,竟然可以爆滿,也因此開始其他計畫,如花了半年盤整閒置空間、所有權、屋況等,後來跟溪湖楊家合作,進駐有將近90年歷史的維新醫院,舉辦工作營、讀書會,凝聚彰化在地青年,下階段目標是要修繕維興醫院,可以變成空間提供青年進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