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香港人!」《外交政策》:中美進入「新冷戰」局面,香港成為21世紀的西柏林!

2019-07-21 17:26

? 人氣

香港反送中抗議遍地開花。(AP)
香港反送中抗議遍地開花。(AP)

劉美遠也提及,香港的反送中浪潮跨海加劇了台灣民眾對中共的反感,更因此對台灣政壇造成連鎖反應,現任總統蔡英文原本低迷的支持度被注入一劑強心針,讓她最終在黨內初選輕鬆獲勝;即使是剛贏得國民黨黨內初選的「親中民粹」市長(Beijing-friendly populist mayor)韓國瑜,也得向選民保證一國兩制不會在台灣實現,「除非Over my dead body」。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因此,香港示威者對中國「輸出革命」的渴望,呼應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所言,希望香港繼續作為一個「希望的燈塔」,在香港進行的「民主實驗」能對中國起到示範作用,推動中國走向自由化,更令某些人聯想起冷戰時期西柏林扮演的「自由世界前哨」角色,但這絕非林鄭月娥或習近平所樂見。

香港反送中抗議遍地開花。(AP)
香港反送中抗議遍地開花。(AP)

西柏林為何成為自由世界象徵?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盟軍將德國分為4個佔領區,首都柏林也被一分為四,柏林東部由蘇聯控制,美英法3國則掌控柏林西部。隨著蘇聯與西方國家的矛盾關係越趨惡化,美、英、法佔領區在1949年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RD,西德),蘇聯也隨即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DR,東德)分庭抗禮,開啟兩德分裂的時代。

冷戰時期的西柏林被東德(紅色區塊)包圍,藍色區塊則為西德。(圖/維基百科)
冷戰時期的西柏林被東德(紅色區塊)包圍,藍色區塊則為西德。(Disposable.Heroes@Wikipedia/CC BY-SA 3.0 )

弔詭的是,西柏林雖在實質上由西德統治,在地理位置上卻被東德完全包圍,儼然成為西德的「飛地」,東德政府在東西柏林邊界修建柏林圍牆之後,西柏林此後更徹底孤懸在東德境內。1963年,美蘇強權對峙情勢正熾,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造訪西柏林,站在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前發表著名的「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演說,強調美國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

不過,冷戰時期的西柏林有甘迺迪撐腰,柏林圍牆最終被大量東德市民推倒,但是香港呢?劉美遠則說,儘管香港人對中國產生影響的希望渺茫,港人的示威最終可能以鎮壓收場,但當今「自由世界」的老大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待中國的態度卻也是前所未有的強悍,更一向不畏於觸怒北京當局——儘管蔡英文強硬表態拒絕一國兩制,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更不受中國青睞,但繼美國軍方日前宣布對台出售F-16V戰機,蔡英文出訪時過境紐約更獲得高規格接待,美方甚至強調當今台美關係為「20年來最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