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普爾表示,當讚數不再是品牌、創作者評價的主要指標,創作者的視野會更開闊,將更勇於揮灑創意,專注在內容產製上。同時衡量內容好壞的辦法也將轉向多元,觀看時間與其他數據會比以前更加受到重視,良性的評量標準下,也會催生出更多優質內容。
從粉絲走向社群
讚數與追隨者數往往代表一位網紅的身價,尤其讚數更是品牌們觀察互動率的重要指標。讚數不再為外人所見的未來裡,如何展現自己的影響力、吸引廠商找上自己,也將成為網紅們的新課題。
在過去,Instagram網紅與觀眾們連結往往流於表面,讚數與表情圖案成為雙方最主要的互動,這樣粗淺的交流之下,很多粉絲都是看看就罷,難以培養高凝聚力的核心社群。
然而當讚數不可見時,也迫使網紅思考,該如何從「創造粉絲」轉向「創造社群」,否則缺乏深度互動的情況下,將難以彰顯其影響力。
數位行銷公司Moving Image & Content執行長Quynh Mai認為,Z世代(1990年後半至2000年後出生的族群)對參與、互動的要求更高,他們會希望能夠投票、成為談話中的一部分。
6月初時,Instagram曾推出一項新功能,允許品牌、廣告業者付費推廣網紅、創作者的貼文內容。唯有在網紅、創作者與Instagram用戶的連結足夠緊密時,這種行銷作法才能具說服力,品牌才會樂於締造更深入的合作。
作者/陳建鈞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超連結:http://bit.ly/2SyetnF)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超連結:http://bit.ly/30MDZ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