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用艱深語彙,自己也只能苦笑
韓國瑜的高人氣正是個現象。林飛帆不將「韓流」單純解釋為世代差異,但他強調,台灣不僅面對政治轉型,也必須面對社會與經濟轉型,例如因為高齡化與少子化而衍生的年金與社福問題,因為全球氣候變遷與碳排放而擬定非核減煤的目標,這些問題都在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浮現,卻甚少被認真面對。
「各方都感受到相對剝奪感,韓粉就是在矛盾與斷裂的過程中,被快速、簡單的口號吸引,以至於感受不到轉型帶來的好處。」林飛帆花了些時間解構「韓流」,不過他使用的字彙艱深又流於形而上的討論,記者不禁問他:「民眾聽得懂嗎?」他只能苦笑。
林飛帆正夾處在年輕世代與傳統基層的裂縫之間。拿了兩個碩士,搞了幾場運動,他具有前瞻的視野與國際的眼光,一時卻無法轉譯成大部分人能聽得懂的語言。這回「帆神」從神壇落入凡間,他不諱言,「傾聽、理解、對話」是他要學習的第一堂課。
不過,林飛帆強調:「正是因為民眾不能理解,才需要對話,轉化成另一種形式溝通。」他擔任副秘書長後,負責督導文宣新聞、青年政策與中國事務,他要打的第一仗就是,民進黨八月到各地舉辦的「反紅色滲透」基層說明會。
「即使是直白的語言,也需要以核心理念為基礎,才能因應基層民眾反彈並與公務人員對接。」論政策對話,府院黨執政團隊從沒少做過,林飛帆不只著眼社會大眾,也關注政府運作,直言:「我們還在試。」面對許多質疑,他已不再舉起麥克風高聲反駁,而是虛心以待。
選了一個戰鬥位置
方才上任一周,林飛帆已覺得度日如年,直說:「在英國的一年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一時之間他的壓力全湧上來。「過去在民間社會的角色比較中立,可以自由自在發言,現在選了一個戰鬥位置,就會受到既有規範與外界眼光影響。」
過去五年,林飛帆經常透露出茫然與躑躅,「到底要不要繼續(搞運動或出國念書)?」這回記者問他:「你想清楚了嗎?」他過了很久才擠出一句:「不知道。」混沌之中,或許任何人都難以抵擋時代的巨輪向前推進。
呂家華不是林飛帆助理,她資歷更深
民進黨頒布新人事命令當天,與林飛帆肩併肩坐在一起的是未來要在黨內主持「政策對話小組」的呂家華,不少人以為她只是林飛帆的助理,直問:「呂家華是誰?」畢竟30分鐘的記者會,她只講了3分鐘。
比起2008年才接觸社會運動的林飛帆,呂家華在2005年就開始「摻政治」,參與青年國是會議後一頭栽進審議民主。2014年,她在議場內外組織「街頭審議」,邀集上千民眾論政,小至服貿對電信、金融或美容等單一產業的影響,大到對國家安全與憲政秩序的威脅。
這幾年,呂家華曾主持「能源轉型白皮書」、「福島食品進口公聽會」及「中正紀念堂轉型」等議題討論,這些會議形式不一。每個議題都不能單靠程序上或短時間內辦幾場工作坊就結束,她發現,政治上的「對焦對話要到政黨政治,才能有突破」,這是她未來的工作方向。
呂家華的工作是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隨著政治進程變動,拉進社會團體、技術官僚與政府部門的討論,工作細緻、綿密且複雜,她喜歡這樣說自己:「我的工作就是促成不同社會位置拉近彼此想法,或是協助對焦,提高問題本身被解決的可能性跟機會。」(李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