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一早,民進黨罕見地針對副秘書長人事案召開記者會,林飛帆正式站到台前,媒體像五年前一樣擺出大陣仗,只是他的背景從立法院議場轉變為民進黨中央黨部。上任一周,他成為民進黨最高人氣的政治人物。
為什麼坐不住了?
面對鏡頭,林飛帆顯得有點侷促,椅子只坐了三分之一,緊張到回答不出問題時就猛喝水。台北市長柯文哲說「畢業了就要找一份工作」,前行政院長張善政猛攻「一畢業就有薪資九萬」,他儼然成為政壇的箭靶,萬箭穿心,只好樂觀地想:「失血過多就沒有流血的問題。」
相較於同期的學運世代有人選上市議員、有人做國會助理、有人當府院幕僚,林飛帆在二○一四年、一六年與一八年選舉,都不曾加入政黨或出面參選,是個政壇新鮮人。蟄伏五年的林飛帆終於踏入政壇,這回,他為什麼坐不住了?
年初的飛機一返台,林飛帆連時差都還沒調回來,就赴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的邀約,交換彼此的意見與判斷。半年來,他多次和總統蔡英文、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與民進黨主席卓榮泰見面,而時代力量的友人、立委林昶佐與黨團辦公室主任陳惠敏等人也都保持聯繫。
從學術路走上政治路
許多人問他,為什麼是民進黨,而不是時代力量;為什麼是副秘書長,不是不分區立委。他的答案簡單又篤定:「要守住台灣,不要被中國併吞。我必須選擇一個面對中國的戰略位置與高度,那應該是目前執政的民進黨。」
林飛帆原本想在今年九月就讀博士班,繼續鑽研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期許自己未來在學術工作之餘,能持續參與智庫討論或非正式的外交工作,如同他自己所言:「政治的路徑不一定只有選舉。」不過他卻沒想到,入陣的時機不一定能按照自己所願。
五年前,二十一天的占領國會行動弄得風生水起,捧出了黃國昌、林飛帆與陳為廷等學運明星,催生出時代力量、社民黨等第三勢力。隱而未見的是,台灣正面臨新的難題:政治已不純然是「直接民主」或「代議政治」,必須重新與一般民眾建立起除了投票以外的互動關係,推動社會轉型。
從前兩次的大選過程中,林飛帆發現年輕世代與傳統基層嚴重斷裂,因此他決定從政策著手:「地方政治與政策攻防雖然是兩套不同的邏輯,但彼此想法沒有太多不同,我想累積對國際關係與青年政策的瞭解。」
國際關係與青年政策有什麼關係?林飛帆認為,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因為專業領域與職業位置有所差異,但相較於上個世代,他們已具有「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共同信仰,進而願意追求立場鮮明、進步的政策,無奈他們卡在一個未臻成熟對話的社會,不上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