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檔案》導演羅恩惠表示,「六七暴動」的左派起初以反殖民為革命目標,而現在的年輕世代也是追求實質民主而推動改革,因此兩者在推行革命上有些地方相似。不過「六七暴動」已造成上一代香港人難以抹滅的傷痛,這一代年輕人進行革命,難保不會再撕裂社會,對此呂大樂強調:「最重要的是能夠反思,想想什麼才是對香港人最好。」
改變尷尬局勢 公民社會是革命主力
對於如何改變現行的「一國兩制」尷尬局面,呂大樂也坦言,在「一國兩制」到期以前,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北京當局不會進行談判,但也強調,香港想要有所改變,就要靠公民社會作為改革主力,因為特首沒有民意基礎,特區政府與北京當局對談也難完全表達民間立場。呂大樂也說,推動改變的時間一定比預期中還要長,而且現在思考如何改變「一國兩制」,也成了香港面對的第11個尷尬情況,因為這個問題早該在1980年代就尋找解決之道,卻留給2000年以後的年輕人來思索,而在香港人明確了解所需及改變方法前,任何制度都只是紙上談兵。
最理想狀態見仁見智 正向循環擺脫尷尬
當被問到理想中的香港是怎樣的情勢,呂大樂引用自己父母曾說過的話:「若你認為這是一個好的社會,那就是一個好的社會。」他以香港面臨的住房問題為例,主張居住正義的人認為,改革能讓下一代買得起房子,能夠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但也有人不只這麼想,或許還考量到投資利益,因此理想中的香港見仁見智,不過他鼓勵年輕人積極面對,不能迴避問題,藉由互相學習來增進了解的機會,製造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