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南向政策推動辦公室主任黃志芳,今(15)日受台灣經濟研究院邀請,就「新南向政策」進行演講,黃志芳表示,新南向政策政策目的,就是透過與東協印度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將台灣經濟的餅能夠做大,南向政策是多元政策,不會被單一個案所影響。
強調與李、扁時代投資面向不同 打造多元「南向3.0」
黃志芳表示,新政府上台後提出「新南向政策」後,獲得社會各界熱烈迴響,也有不少質疑聲,他強調,新政府的南向政策,和1994年前總統李登輝時代提出的「加強東南亞經貿工作工作綱領」、前總統陳水扁上台後的南向政策,並不相同,前二者主要集中在投資上,新南向政策則是多元政策,可以把它看作是「南向3.0政策」。
「南向3.0有豐富多元內涵,例如新政府上台後推動的東南亞國家免簽觀光開放政策」,黃志芳指出,台灣如果要經營與東協的夥伴關係,就必須在文化上對東協國際更進一步了解。
「對穆斯林文化沒了解 如何開拓伊斯蘭商圈?」
黃志芳表示,台灣社會目前已存在很多東南亞元素:台灣有接近60萬東南亞移工,人數上比原住民還多;穆斯林移工每年重要慶典齋戒月,但目前國人還相對陌生;台灣快速高齡化,年輕勞動力不足,是由外籍看護工照顧,印尼越南外傭與被照顧者關係遠比家人還親密。
而黃志芳也提到,東南亞台商協會參與企業數目有2.5萬家,顯示台商在當地已建立起製造業的王國,「最近一些事件,雖然有人因此質疑,南向將變成『難向』,但南向是多元政策,不會被單一個案影響。」
黃志芳說,新政府希望透過相關的交流活動的推動,讓台灣族群融合上能夠更為水乳交融,並且與東協國家塑造新的夥伴關係,希望國人5年後對回教慶典,也能像泰國潑水節、越南新年一樣熟悉,沒有對穆斯林文化有深入了解,如何能開拓伊斯蘭商圈、伊斯蘭金融?
黃:南部多縣市自我定位「新南向前哨站」
另外,越南籍外配也對台灣人口結構有很大的改變,黃志芳表示,新住民有很大比率來自越南,從目前新生兒比率來看,越南話未來有可能成為台灣第4大通行語言。
黃志芳並提到,今天有一個雲林縣團隊找他,跟他分享印尼成功營運模式,該團隊利用雲林新農業與外配優勢,透過外配引介,到印尼茂物找到一塊農地,生產香瓜、芭樂等高端水果,南部各縣市推動南向熱情,目前遠超過北部,南部地理上距離東南亞最近,他們的高等教育與農業早就南向了。
事實上,南部地方政府在推動越南語等方面的南向政策上,比北部還要積極,高雄市中小學,只要有1名學生父母,提出母語教學要求,該校就會主動提供提供師資與教材,而很多南台灣縣市也自我定位為新南向政策的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