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還經常把「一帶一路」掛在嘴邊,美國投資公司首席經濟師 Milton Ezrati 卻整理最新投資數據,在「富比士」雜誌撰文指出,中國資金正從全球各地撤走。
雖然很多人怪罪於中美貿易戰,但評論認為即使中美明天就簽署協議,中國的鴻圖霸業亦會落得一場空。
評論指出,官方財政部數據已透露海外投資的下調趨勢,但私人市場所收集到的數據,反映情況實際上更嚴峻。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旗下著名的「中國全球投資追蹤(CGIT)」項目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各項海外投資金額,平均只有 275 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一半、2017 年同期的 4 分 1,更創下 2008 年以來的新低。「一帶一路」的第三世界工程合約,同樣有緩減現象,雖則並不顯著,但無疑中國的全球投資熱潮正在減退。
評論認為,中國投資的退卻有兩大因素。首先是各國愈來愈敵視中國資金,尤其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紛紛以行動防止中國竊取高科技,令中國的採購與其他直接投資無法通過審批。歐洲商會亦公開警告,不要依賴中國和中國資金。這些不信任主要針對中國國企,其次才是中國私人企業。
但「外國勢力」因素都是其次,最大問題是中國自身缺乏強勢貨幣。北京政府努力把人民幣捧為全球貨幣,但評論引述數據指出,人民幣所佔的貨幣交易總額不足 2%,在海外採購幾乎一無是處。與此同時,美國在貿易戰開始後削減北京的外匯供應,即使中方早有準備,於 2017 年起實行外匯配給,仍未能挽回劣勢。
2018 年底,白宮對一系列中國產品徵收 10% 關稅後,中國的海外投資額首度下滑,下個跌勢則出現在今年春季。目前北京的外匯儲備由 2014 年高峰近 4 萬億美元,跌至今年上半年約 3 萬億左右,跌幅達 25%。雖則儲備金額依然龐大,但跌勢使中方步步為營,外匯配給衝擊到國企投資,私人企業則較有能力取得海外強勢貨幣的貸款。
「中國夢」的夢醒時分?
中國在海外投資流量當中,北美曾經佔約 17%,如今卻經歷最大跌幅,中美貿易戰毫無疑問是主要推手。但中國在歐洲投資流量同樣下跌,特別是在主要市場英國和瑞士;澳洲和新加坡佔中國海外投資流量 10% 左右,如今亦出現跌幅。
在無路可退之下,中國只能夠放眼中東及非洲等較落後地區,很多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Ezrati 指,在中國的海外工程總量,超過 5 分 3 曾經投放在「一帶一路」國家,其中 4 分 3 資金落在能源和運輸項目,包括巴基斯坦、伊朗、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亞等。2019 年初步數據卻顯示,在各地的投資都有稍微減退跡象。
中國在這些地區取得優勢,主要因為當地以競投工程項目為主,即使部分需要資金補貼,但通常無須動用強勢貨幣,避免外匯儲備流失的疑慮。中國可以透過這些計劃收取大筆費用,但其金錢回報遠遠不及投資發達國家,北京在當地的實質收益乃「政治紅利」。
Ezrati 斷定,即使中美能夠在明天達成貿易協議,新的貿易平衡都不再為中方提供昔日的優惠,中國難以借此迅速補充外匯儲備。無論有沒有貿易協議,中國國企已經失信於歐美,相信其在全球的投資熱潮勢將從顛峰回落。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CUP》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