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文的主旨而言,我這裡想建立的是香港包括香港島在成為殖民地的那刻,文化上並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帶著中華文化進入殖民地時期的。
2
義律的檄文很有預言意義,他說島上居民及華人將依照中國的法律和鄉規民約來管治,除了一條:不准使用酷刑。
另外,義律宣布香港為自由港。
不久後,因為英廷包括維多利亞女皇的不滿,義律被調走,但他的想法雖然沒有全部但在很大程度上將成為香港的現實。
這裡必須說明一下英國式殖民地政策的特點,就是沒有一以貫之的政策。
北美是吸納大量移民的殖民之地。在印度用的是所謂間接統治,而英人從十八世紀中開始控制印度卻要到十九世紀中以後才承認那是殖民地。在非洲的尼日利亞,英國殖民者把一塊超過二百五十個部族的土地劃為一個殖民地。在西非的加納,當地的阿山提王朝已不是我們一般想像中的部落社會,而是接近當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有典章制度官僚組織,故此當英人入侵時,有組織的反抗也特別激烈,後來英國人不只把阿山提王朝顛覆掉,並把人家的首都、一度繁華媲美同期歐洲城市的庫麻西城整個毀滅。
不過,對一些港口殖民地,如直布羅陀、馬耳他、賽普路斯、海峽定居點(檳城、馬六甲、新加坡等)及香港,英國殖民者的手法有類似之處:這些殖民地都是海軍基地,有的也是做貿易轉口的自由港,目的是借以跟大陸腹地做買賣或掠奪資源,本身既不是重點殖民之地,也不是原料或作物產地,或英國工業製成品的消費終站。同時,英國式殖民主義不覺得有責任把殖民地居民納為英國公民,而它的同化──英化當地人──的意願,不如法國式甚至荷蘭式殖民主義強。故此,港口殖民地的管治者就沒必要去改造當地社會肌理和居民行為,結果當地社會文化因為受忽略反而得以延續,並因為是自由港,遂出現多元文化並存及國際化,即今人所說的多文化主義局面。
當然,這些港口殖民地後來的發展並不相同,譬如賽普路斯至今還有龐大的英軍基地,而且在二戰後受英國人的蓄意挑撥而出現希臘裔和土耳其裔居民的分裂衝突。故此,這裡不存在替英國殖民主義說好話的問題,而是想如實理解一些歷史。
英廷在香港用總督制,如同在牙買加、毛里求斯。第一任港督砵甸乍及第二任港督戴維斯修改了義律的完全依中國法律來管治在港華人居民的承諾,認為如果在港華人不遵從英國法律,香港便無法有效管理。自此以後香港以英國法律治理,卻同時保留大清律例及鄉規民約。
殖民地的首任按察司即檢察長休姆說,香港華人最大的特權是公平享受英國法律。這是香港式法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