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向中共傾斜的以色列─審視70年來的中以關係

2019-08-11 07:20

? 人氣

中華民國外交部日前向即將離任的以色列駐台代表游亞旭(Asher Yarden)(見圖)頒發「睦誼外交獎章」,筆者指出,此舉目的為彰顯蔡政府在以色列與台關係的進步。(資料照,盧逸峰攝)

中華民國外交部日前向即將離任的以色列駐台代表游亞旭(Asher Yarden)(見圖)頒發「睦誼外交獎章」,筆者指出,此舉目的為彰顯蔡政府在以色列與台關係的進步。(資料照,盧逸峰攝)

2019年7月26日,正當大家把焦點放在韓國瑜通過初選後,國民黨將會對即將到來的選戰有哪些佈局的同時,中華民國外交部向即將離任的以色列駐台代表游亞旭(Asher Yarden)頒發「睦誼外交獎章」。外交部的用意,自然是要彰顯蔡英文總統上台以來,以色列與台灣的關係如何突飛猛進。但是如果我們把視角拉高到美國與中共在中東的地緣爭奪戰,情況恐怕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90807-蔣中正的基督徒信仰,讓他發自內心對猶太人的處境感到同情,圖為蔣公親手抄寫的《致希伯來人書》。(作者提供,國史館)
蔣中正的基督徒信仰,讓他發自內心對猶太人的處境感到同情,圖為蔣公親手抄寫的《致希伯來人書》。(作者提供,國史館)

尤其是以色列將海法港租借給中共25年的決定,更是導致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陷入緊張,因為該港長期以來為美國海軍第6艦隊向中東投射力量的據點。以色列不顧華府反對,堅持把海法讓給大陸經營的決定,已迫使美國海軍宣佈不再使用該港,以防止未來第6艦隊的動態為解放軍所掌握。從這點來看,台灣可能是以色列的朋友,但中共卻已經是以色列的情人。

20190807-雖然無正式邦交關係,但70年代到90年代間,中華民國與以色列有過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圖為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接見以色列國防部研究發展局局長葉可夫博士。(作者提供,國史館)
雖然無正式邦交關係,但70年代到90年代間,中華民國與以色列有過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圖為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接見以色列國防部研究發展局局長葉可夫博士。(作者提供,國史館)

70年來的中以關係

首先要聲明,這裡提到的「中以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以色列的關係,因為兩國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中華民國還在大陸的那個年代。早在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之初,信奉基督教的蔣中正與宋美齡夫婦就對猶太復國主義持高度同情的態度。為了對抗蘇聯與日本,中華民國迫不急待的想融入歐美制定的經貿體系,自然對掌握資本主義市場的猶太商人抱有好感。

實際上,華人也因為掌握東南亞各歐美殖民地經濟大權的原因,普遍遭到泰國人、緬甸人、越南人、馬來人與印尼人的排擠,讓中國人對猶太人更是惺惺相惜。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扶持的華北親日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更以孔宋家族勾結「猶太資本家」盜賣國寶為由來攻擊蔣中正「違背民族大義」。國民政府雖聘用德國軍事顧問,但仍對遭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伸出援手。

在中華民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何鳳山協助下,數以千計的猶太人得以逃離納粹魔爪,前往上海躲避發生在歐洲大陸的種族屠殺。1939年,撤往重慶的國民政府還一度推出《安置逃亡猶太人計劃籌議》,希望將雲南騰衝縣打造成猶太人的寄居地。假若這個計劃能如順利推動,或許以色列最後是在中華民國的領土上建國也說不準。

可惜伴隨著希特勒在1939年9月1日出兵波蘭,國民政府終究因為缺乏將猶太人大量由歐洲遷往中國的運輸能力,決定放棄《安置逃亡猶太人計劃籌議》。但是對於受到何鳳山幫助,在上海撐過二戰歲月的猶太人而言,他們卻永遠不忘中華民國的恩惠。很多後來移民美國的上海猶太人成為了中華民國的朋友,在「中國遊說團」(China Lobby)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948年5月14日建國的以色列,於1949年3月1日就獲得中華民國的外交承認,並在中華民國支持下加入聯合國。然而做為一個國境四周遭到阿拉伯國家包圍的小國,以色列在外交上採取高度的現實主義政策。所以當中華民國政府被中共驅逐到台灣以後,特拉維夫當局於1950年1月9日追隨的外交政策,宣佈將對中國的外交承認由台北轉移到北京。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