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觀點:具有具體收益的合作博弈 正面看待台滬雙城論壇

2016-08-22 06:5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去年登陸,親自出席雙城論壇,今年則全力促成順利在台北召開。(資料照/北市府提供)

台北市長柯文哲去年登陸,親自出席雙城論壇,今年則全力促成順利在台北召開。(資料照/北市府提供)

由於北京當局與民進黨政府在「兩岸政治定位」以及「九二共識」的原則立場上,迄今尚無信任與對話基礎,因此「在考卷未完成前」,兩岸關係勢必進入僵持、冷和的狀態。在這個結構性的陷阱中,不僅使得對抗性思維與極端勢力逐漸抬頭,一方面衝擊兩岸經濟交流的既有基礎,更使得雙方陷入國際關係「安全困境」的惡性循環。這個現象,可從近期雄三飛彈誤射、太平島主權爭議以及陸客火燒車意外等事件中找到端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平心而論,這個結構的產生自有其歷史、價值、意識形態與政治合法性等複雜的初始條件,若要一次性的解決目前兩岸之間的政治僵局恐欠缺戰略視野與現實環境;期待兩岸關係出現如70年代尼克森訪中,或是2005年連戰破冰之旅的戲劇化轉變不切實際。

此外,就博奕理論而言,由於「雙方主張的最佳方案,即可能是彼此收益最小,損害最大的最糟方案;因為零和思維將迫使對手一無所得。」兩岸若無可能在短期之內找到重大的戰略利益作為政治對話前提,那麼可否退而求其次,在既有或隨機的政治議程或是事件中,掌握契機,製造善意氛圍,尋求良善政策規劃,並為彼此創造收益條件,逐步累積解決問題的信任基礎。

這種「尋求次佳方案」的談判邏輯或許是「點滴式政治工程」,可能比較符合兩岸現狀,同時也對資源較小較弱的一方較為有利。但關鍵在於誠意的展現、善意的釋放以及製造可期待的收益,因為沒人願意當永遠吃虧的冤大頭,特別是大的一方始終有這樣的疑慮時。

即將舉行的台滬雙城論壇似乎存在了這樣的契機,即便有宏觀結構的限制,但是對微觀的政治行動者而言,卻又存在某些獨特的際遇以及可能創造的共同利益,在現階段的兩岸關係實在可遇不可求。

柯文哲表示,謝謝上海與台北朋友一起努力,讓這次的雙城論壇非常的圓滿。(王彥喬攝)【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表年登陸親自出席雙城論壇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全力促成論壇今年能順利在台北召開。(資料照/王彥喬攝)【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對柯文哲而言,因標榜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不僅在2014年一舉入主台北市府,更在其提出「一五新觀點」、「尊重並瞭解九二共識」與「兩岸一家親」等論述主張,在2015年赴上海延續了台滬雙城論壇的交流模式。在市政建設屢屢出現爭議、民意逐漸下滑導致連任之路出現危機之際,藉著主辦雙城論壇的主場優勢,創造正面的新聞議題,積極從中爭取交流實惠與政策牛肉,這將是柯文哲設定的收益方案。

對大陸而言,由於層級仍屬於地方交流,可在中央的對台基調中保有靈活務實的空間,特別是辯證性平衡了「政治原則性」與「寄希望台灣人民」之間的關係。並可在與柯文哲的微妙政治互动中,對民進黨政府與地方執政縣市將產生具體的示範效果;重要的是,「考卷雖然已從是非題、選擇題調整成為申論題,但如何讓民進黨政府認真完整作答才是上策」。這種思維已在本次率團來台的上海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沙海林的身份中得到解釋,台灣部分媒體若只是在政治矮化的形式主義中大做文章,那麼恐將陷入以管窺天的盲點。

對民進黨而言,姑且不論考卷是否要答完或是如何回答,但不可否認的是,執政團隊的大陸政策仍有調整與進步的空間;特別是現階段官方協商與對話機制中斷、兩岸民意開始出現情緒性對撞對抗的氣氛中,更需要有政治善意的釋放,以此作為建構未來互動交流的信任基礎。在此背景下,台滬論壇是積極的開始,這也是府方發言人正面肯定「兩岸多交流是好事」的初衷。畢竟從陳菊、謝長廷與賴清德等人登陸以來,民進黨中央始終肯定兩岸地方交流的意義,更何況在執政縣市都有兩岸小組的建置來促成此一內涵。此外,在論壇閉幕後如何協助落實相關的共識與政策內容,則是另一個可期待的指標。

台滬雙城論壇顯然可為各方帶來一定的政治收益,但如何使其效益最大化,端賴行動者的認知與具體作為。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