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從新疆、西藏到港台日韓,中國為何總和周邊處不好?葛兆光:原因可追溯到宋代的澶淵之盟

2019-08-11 09:00

? 人氣

20190810-思沙龍「怎麼理解這個中國?從近世歷史看中國的內與外」,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葛兆光演講。(盧逸峰攝)
歷史學家葛兆光認為,從秦漢時代就已奠定政治、語言相當統一的華夏帝國,轉捩點就是10-14世紀的宋代。(盧逸峰攝)

變動的宋代已出現明確國家意識

葛兆光認為,北宋在1005年簽訂的澶淵之盟,是「宋代成為宋代」的關鍵,在此之前只是唐五代的延續,到了澶淵之盟後,宋代各種特質性的變化都出現,第一是胡漢華夷,以前內部雜揉,突然都變成夷在外,漢在內,研究宋史就會注意到,唐代時各種異族進入中原,到了北宋卻突然間都消失,都變成漢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二個變化,葛兆光說明,是文武開始顛倒。澶淵之盟前,武將歷來都有勢力,但宋代文武顛倒,開始重文輕武,之後則是南北顛倒,過去重要人物、文化都出在北方,澶淵之盟後,南方世族崛起,中國政經、文化都轉向南方,甚至科舉考試南方也也開始佔優勢,另外還有一個變化是君臣,過去有貴族存在,君臣不是單純分明,但從宋元宗開始,給皇帝講經都要站著,也就是說到1005年以後,宋朝特質都出來了。

對此產生的影響,葛兆光說明,一方面是國際從一家獨大,變成諸國並立,甚至有的國家更強大,因此宋必須遵從平等,甚至屈辱的狀況,第二是開始有非常清楚的領土邊界,第三是出現貿易保護,宋朝如一些書籍、特殊物品都是不能出境的,第四則是出現明確的國家意識,中國史上第一篇明確的中國論,就是北宋石介寫的。

對於國際局勢造成的影響,葛兆光表示,是天下帝國的觀念,從實際的秩序,變成想像臆測,口頭上要不斷強調,是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而在政治上,雖然還保持天朝上國的態度,但也慢慢變成實際的對等外交,再來士大夫階層的思想,也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轉成想像自己比異族高一等的民族主義,這是中國,或者漢族民族主義的早期源頭。

葛兆光表示,至此,宋代出現了在政治、文化、民族上,初步有同一性的中國,但之後又出現三次變化,讓中國產生劇烈變化。

20190810-思沙龍「怎麼理解這個中國?從近世歷史看中國的內與外」,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葛兆光演講。(盧逸峰攝)
學者葛兆光指出,宋代出現了在政治、文化、民族上,初步有同一性的中國,但之後又出現三次變化,讓中國產生劇烈變化。(盧逸峰攝)

「中國像現代國家又像傳統帝國 承襲過去種種問題」

第一次變化,葛兆光說明,是蒙元時期,蒙古橫掃歐亞,卻出現反效果,反而刺激周邊國家的自我中心意識,如日本自我國家的意識出現,就是在蒙古因「神風」而入侵失敗後,日本覺得打敗橫掃天下的蒙古,認為自己是是神國,才開始有自我獨立的意識。而高麗這邊,蒙古人要求他們遵從蒙古傳統,跟蒙古人通婚,但從事後看來,高麗在1390年代蒙古崩潰後,卻出現激烈的去蒙古化,後來朝鮮強烈推崇朱子之學,就跟這種反彈很有聯繫。

對此葛兆光說明,中國周邊的國家,逐漸形成自我中心意識後,政治上開始獨立,文化上也開始跟天朝分庭抗禮,元朝時儘管朝貢體系還維持,但實際關係是「地雖近,心漸遠」。

第二次的轉變,葛兆光表示是明代開始,明代中期以後,西洋人來了,中國被推到更大世界裡,面臨世界文化的挑戰,早期全球化的趨勢從明代中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晚清,西洋船砲進來後,出現了至今仍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誰的價值、誰的制度能支配這個世界?易用誰的秩序來安頓世界,誰的力量來統治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