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當民族主義壓垮「一國兩制」,下一個「喀什米爾化」的地方會是……?

2019-08-13 06:10

? 人氣

2019年8月,印度政府剝奪印屬喀什米爾特殊地位,收回大部分自治權,一個小男孩的抗議:「我們要的是自由」(AP)

2019年8月,印度政府剝奪印屬喀什米爾特殊地位,收回大部分自治權,一個小男孩的抗議:「我們要的是自由」(AP)

它的「特殊地位」已經維持近70年,它有自己的憲法,有自己的旗幟;除了國防、外交與通訊由中央政府管轄,在其他領域都自治自理;中央政府若要對它行使其他憲政權力,都必須經過它的立法機構同意。但是,8月5日這一天,它的特殊地位被廢除,高度自治權被收回,中央政府全面斷絕它的網路與電信通訊,大批安全部隊進駐,實施24小時封鎖宵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它」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而是印度共和國的「查謨─喀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印屬喀什米爾)。在印度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民族主義風潮將一套針對少數族裔/教派設計的「一國兩制」送進了墳墓。

印屬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Srinagar)(KennyOMG@Wikipedia / CC BY-SA 3.0)
印屬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Srinagar)(KennyOMG@Wikipedia / CC BY-SA 3.0)

印巴爭鋒打造的「南亞火藥庫」──喀什米爾

喀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介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與阿富汗之間,總面積約22萬4789平方公里,人口約1800萬。喀什米爾崇山峻嶺、風景如畫,看似世外桃源,但它卻有一個「惡名」:南亞火藥庫。

原因在於宗教分歧與列強角逐。佛教與印度教都曾在發展,14世紀之後盛行伊斯蘭教。19世紀,錫克帝國(Sikh Empire)兼併喀什米爾,後來又成為英屬印度(British Raj)的一個土邦(princely state),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日益深重。

喀什米爾地圖(CIA@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喀什米爾地圖(CIA@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印巴分治,喀什米爾錯誤的歸屬

1947年8月印巴分治(Partition of India)劃分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印度與穆斯林佔多數的巴基斯坦(含後來獨立的孟加拉),喀什米爾「妾身不明」,從此成為印、巴兩國長期爭端。當年10月,統治喀什米爾的大君(Maharaja)哈里.辛格(Hari Singh)不顧多數穆斯林的意願,決定加入印度,隨即引發印、巴雙方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衝突,以及綿綿無盡期、從傳統軍備到核武的「世仇爭鋒」。

1949年1月印巴停火,7月劃定「控制線」(Line of Control)瓜分喀什米爾。印度佔有查謨(Jammu)、喀什米爾谷地(Kashmir Valley)與拉達克(Ladakh);巴基斯坦佔有自由喀什米爾(Azad Kashmir)與吉爾吉特─巴提斯坦(Gilgit-Baltistan)。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與喀喇崑崙走廊則較無爭議,先後獲得印巴兩國默認。

喀、印、巴三角關係70年來幾無寧日,有一點類似北愛爾蘭、英國與愛爾蘭的關係:查謨─喀什米爾邦的穆斯林佔人口約7成,自然對控制線另一側的巴基斯坦心嚮往之。印度政府也指控巴基斯坦長期援助、搧動當地的分離勢力。1947年之後,印巴兩國在1965年、1999年兩度為喀什米爾開戰,戰後「控制線」紋風不動,但怨仇越結越深。1989年之後,查謨─喀什米爾邦的反印度暴亂日益嚴重,至今造成至少7萬人死亡,當地經濟民生也遭到重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