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示威者究竟是誰?學界分析:大學學歷、年輕人、中下階層

2019-08-15 12:20

? 人氣

香港機場12日因為抗議者湧入被迫關閉。(美聯社)

香港機場12日因為抗議者湧入被迫關閉。(美聯社)

持續了兩個月的香港示威運動,參加者是否以年輕人為主?是否以中低收入家庭為主?他們示威的最主要訴求究竟是什麼?他們對於部分示威者的暴力行為又有著怎樣的看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等四所大學的相關院系,根據兩個月來示威現場的調查數據,發布了一份報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研究報告指出,「反送中遊行」或者「反修例運動」的參與者以年輕人為主,大多數都在20到30歲之間。同時,研究者也注意到,如果是大型遊行,30歲以上參與者的比例相對更高;如果是「流動性集會」,30歲以上受訪者明顯偏少。

歷次示威中,男性比例基本都略高於女性,僅有6月26日一次例外。

大學學歷、年輕人、中下階層

示威者的教育程度則普遍偏高。12次調查結果顯示,至少有2/3的示威參與者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在6月12日以及7月27日的兩場示威中,受訪者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甚至超過了86%。

研究者還詢問了示威者的社會經濟背景。只有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家庭屬於「上層階級」;絕大多數受訪者都將自己歸類於「中層階級」或者「下層階級」。在大型集會或遊行中,中層階級人數略多。而在「流動性集會」中,則下層階級人數略多。研究者同時也承認,受訪者未必願意填報詳細的個人信息,因此這些階級劃分都是示威者對自己家庭經濟狀況的主觀評價。

民主派、堅持「五大訴求」

調研還發現,現場的示威者中,政治立場上自認為「溫和民主派」的比例最高,約佔三、四成。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認為是「本土派」的比例已經從6月初的四分之一左右逐漸增加到8月初的近四成。「激進派」的比例也已經上升到9%。而「中間派/無取向」人士的比例則從最初的20%左右下滑到8月初的10%左右。而示威者中「建制派」人士的佔比則從來沒有超過0.5%。

超過一半的示威者曾經參與過2014年的雨傘運動。

研究人員還指出,現場示威者最關心的議題,與近期示威者代表人物提出的「五大訴求」基本吻合。「要求港府全面撤銷修訂逃犯條例」一直被絕大多數示威者(>85%)認為「非常重要」。而認為「要求主要官員下台」非常重要的示威者比例,則一直在半數左右徘徊。示威者「五大訴求」中,其餘三項,即「要求收回6月12日暴動定性」、「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以及「爭取香港民主發展/爭取真正的雙普選」也被歷次示威的絕大多數參與者認為「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對警方處理手法表示不滿」的示威者比例也非常高,幾乎與「全面撤銷修例」持平。

暴力抗爭認同者逐漸增多

研究者注意到了這場示威運動正逐漸趨向於激進。八成的示威者認為,如果港府除了「暫緩修例」之外不作其他讓步,就應該繼續抗爭。認同「進一步把抗爭升級」的示威者比例,甚至也達到半數,且在7月底、8月初之後,該數字還有上升的趨勢。

相應地,贊成「激進示威手段可以令政府聆聽民意」的示威者比例也呈上升趨勢,而擔心「激進示威手段可能會令社會上其他人反感」的受訪者則逐漸減少。

歷次調查中,贊同「和平集會與衝擊形同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的示威者比例,一直在71%在89%之間。而認同「在政府一意孤行的情況下,抗爭者使用武力也是可以理解的」受訪者比例,更是從6月中旬的七成持續上升到8月初的九成。

除了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嶺南大學政治學系、恆生大學社會科學系、浸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系的學者也參與此次調研。研究者從6月9日起就開始於示威現場進行調查,也在網路上進行問卷或者一對一訪談調查。截至8月4日(「三罷」之前一日),研究團隊總共進行了12輪調查,總共收回6688份問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