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沒法外出賺錢,就連家事也漸漸做不動了!與其在這個不需要我的家裡惹人嫌,不如離開。」失去了兒孫的關愛與尊敬,原本戀家的老大人也會出現「家庭適應不良症候群」,甚至離家出走表達抗議。國內老年人口快速攀升,但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卻未隨之提升;影響所及,越來越多老人寧捨天倫,甚至計劃性離家出走。2018年元月至2019年6月期間,警方總計獲報6415名老人失蹤,其中失蹤原因為離家出走者2218人,比例達34.6%。
提到老人失蹤,多數人率先浮上腦海的原因應該是失智症發作。其次,也有人會想到,老人可能會因老化導致記憶力、方向感退化,尤其到了不熟悉的環境,也很容易迷失了回家的路。
然而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原來不是只有青春期的青少年會以離家出走的方式「搞叛逆」,老人一旦與家人溝通不良、頻生齟齬,也有可能會憤而離家出走;而相較於迷途與失智,離家出走才是歷年來國內老人失蹤的首要原因。
「離家出走」失蹤老人年年破千 一度逼近4成
根據警政署的資料,警方每年獲報65歲以上老人失蹤的人數約在3、4000人左右,其中通報失蹤主要原因為「離家出走」的老人人數,不但每年都在1000人以上,比例更穩定維持在當年失蹤老人總人數的30%以上。2016年因離家出走失蹤的老人1394人,占當年失蹤老人總數3703比例37.6%,更一度逼近4成大關。
提到老人離家出走的原因,那可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一本都是不同的故事。唯一的共通點是,論起個中是非對錯、錯綜複雜的程度,本本都是剪不斷理還亂,往往請來青天大老爺也難斷。
「老人吃不多、玩不動,如果不是家裡實在待不下去,又怎麼會離家出走?」「老人若無老本當散財老童子,又缺乏體力幫忙兒女當老媽子做家事、帶孩子,就等於失去了利用價值,在家裡的地位與處境是很可憐的。」「老朋友都勸我,死之前千萬不要把房產過繼給兒子,偏我心軟聽不進去。果然房子所有人名字一換,我在家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想想與其最後被掃地出門,不如自己滾蛋,就算去住養老院也好。」
從幾個曾有離家出走經驗老人的心聲,便可看出:首先,離家出走老人多是與子女兒孫同住的「幸福老人」,畢竟若是獨居老人,就沒有與家人相處上的問題,自然也就無須離家出走了。
其次,老人離家出走的導火線,多與後輩間的各種紛爭有關,可見即使三代同堂千好萬好,前提也是當事人須具備基本的做人智慧。例如:年輕人要懂得尊重、感恩長輩的協助;做長輩的也須學著放下身段,接受兒孫都已長大成人,且在屬於他們的世界與人生中,已有自己作出選擇的權利與能力的事實。
話說回來,就跟青少年離家出走一樣,老人離家出走往往只是想讓兒孫嘗嘗焦急滋味,或藉此表達抗議,很少有人是鐵了心要一去不回,從此與家人切斷聯繫;只是老人家可能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迷失了方向,最後就弄假成真、有家歸不得了。
「迷途走失」緊次「離家出走」 近2成5老人失蹤恐因找無回頭路
影響所及,歷年國內老人失蹤僅次於離家出走的第二大原因就是「迷途走失」,以2018年元月至今的最新統計為例,總計6415名通報失蹤的老人中,就有1577人、24.6%的失蹤原因為迷途走失。
所以,就算老人失蹤前留有字條表示:「我沒辦法跟你們過了,別來找我…」家人也別想著老人既是自願離家,所以等他想回家時自然就會自己回家,用不著勞師動眾或報警協尋;小心老人家一旦迷失了方向,就算想回家也苦於找不到回家的路,又不好意思開口求救,最終恐將衍生難以挽回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