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在名嘴爆料,指控公文都是由李四川代批時表示,他每天至少批十件公文!
或許有人會大笑:「一天才批十件,會不會太寒酸了一點!」
總統蔡英文說,她還要看很多報告;行政院長蘇貞昌說,他批的公文比人高;陳其邁說,他每天要批的公文和行政院長蘇貞昌一樣多,公文有時比一個人還高,行政院的工作很操,做得像狗一樣;民進黨黨主席說,他每天要批60件!
換句話說,彷彿公文批得越多,就越適任。
問題來了,韓市長每天批公文10件以上的公文就不算合格?不算勤政愛民了?
眾所周知,清朝雍正皇帝以勤勉著稱,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摺35000餘件、滿文奏摺6600餘件,共有41600餘件,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每天約4000字硃批。
歷史上執政最有績效、最勤政,讓清朝國庫轉虧為盈的雍正皇帝,管著中國歷史上國土最大面積的大清帝國,最後累得油盡燈枯、吐血而死的雍正皇帝,每天也不過平均批十件奏摺,當今的高雄市長韓國瑜也是如此,何錯之有?
不必公務人員,連一般公司行號都有「分層負責」、「分層決行」的制度,否則,所有的公文都到院長、市長、局長、總經理的桌上,那組織不癱瘓才怪!
筆者之前只是一個小學小小小小的組長,有時一天之內會收到二十份公文,10件以內算是皇恩浩蕩的了。以學校當時有11個組長,外加主計和人事等六位主任,還有一位護理師,18個行政人員乘以10就好,難道校長每天要決行180件公文嗎?
所以,很多都是二層決行,到主任就簽掉了!
什麼公文一定要到校長?大概人事、經費、請假、處室聯繫、重點推行事項,才會經校長的手。
一校尚且如此,何況一市!
我相信,很多垃圾公文還不到局長就簽結掉了,真要到市長,那一定是十分十分重要,是需要橫向聯繫後做裁決,或牽涉更高層、人事、經費、預算、重點工作等等,不是嗎?
持平而論,不論是一個市政府,還是一個組織更龐雜的行政院,如果做不到「分層負責」與「分層決行」,就顯示這個組織:
第一,組織紊亂、權責不分。
第二,科、處、局長、副首長,或能力不佳,或操守不佳,或兩者俱不佳。
第三,首長小權、大權一把抓。
第四,未做到行政減量與節能減碳。
以上四者,就是首長必須批閱「比人還要高」的公文,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而四者之中的任一現象,都可以證明這個組織的大小單位負責人,可能是無能力或無效率,更可能的是,在操守上,都是令人懷疑的!
所以,機關首長批閱公文的數量和施政效能、施政品質並非成正相關。否則,自承每天批10件以上的韓市長,其主政下的高雄市,馬路上早已是10000個天坑,在颱風加上連日豪大雨之後,造成的水患,應該甚於陳菊的時代,而到高雄旅遊人數,也應該是雪崩式的下滑才是。但結果呢?高雄非但未見5000天坑,馬路之平坦,讓其它縣市相形見絀;也未釀嚴重水患,反而積水退去的速度空前之所未有;而到高雄旅遊人數還創了新高,夜市攤商百貨零售業者,個個都樂開懷!高雄人重滿了從來未有的「城市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