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香港「反送中」運動延續至今,台灣的政治人物與民間紛紛表態支持,然而這些支持聲音背後往往帶著台灣自我的政治投射,對於香港的歷史、當今的問題、與內地的關係、民間的運動經歷等等認識有限,更缺乏左翼的視角,因此位在高雄的愛思左人文基地,以「今日香港,今日台灣」為主題舉辦了系列論壇,希望帶來更深入的理解與刺激。
系列論壇的第一場由台大政治系石之瑜教授主講,他從「多層次後華性」的角度,從香港南來文人的認同、殖民管治的勾結殖民主義歷史、一國兩制與九七回歸的自我處境、香港在地緣政治上的位置……等,談香港複雜、多面、難成一體的身分認同與主體情感,並兼論台灣的政治歷史與狀態作為理解的對照。石教授對於香港特殊的殖民與後殖民狀態,以及國際地緣政治位置的觀察,提供了理解當今香港問題、香港與大陸之矛盾等重要的參考面向。感謝愛思左人文基地供稿與提供現場照片。
李建誠(以下簡稱李):大家好,這是愛思左基地的香港系列講座,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辦的論壇活動,後續會再籌辦一系列不同主題的論壇,關於今日香港論壇,籌辦之初,香港剛剛發生了「反送中」運動,當時認為可能很快告一段落,沒想到街頭多抗爭還不斷持續。今天很高興邀請到石之瑜老師來主講這一場,題目是《維多利亞茶壺裡的兩種黴?──香港包不住的多層次後華性》。
歡迎老師!
石之瑜(以下簡稱石):好啊,那我坐著談。今天本來沒有做太多的準備,因為建誠十幾年前就認識,我想大家可能就見面閒聊,結果看起來還是蠻正式的場合。我本來想趁這個機會來視察一下高雄市的水災,沒想到這麼快,兩個鐘頭水就退掉了。我講多久?
李:一個半鐘頭。
石:一個半。
李:留下三十分鐘給大家問問題。
中共中央在跟CIA在下圍棋,比誰氣長,看誰忍得久
石:我不確定能夠講到什麼地方?因為我沒有一個腳本,但如果大家中間聽到有不滿意或者是不清楚的地方,請舉手,我們可以用討論的方式。今天講的這個題目,當然它的契機是「反送中」的問題。香港爆發了這麼重大的衝突,不能夠只放在今天的時空背景。如果只看今天的時空背景,那就是從2014年雨傘革命到這一屆香港特首選舉的衝突。稍微廣一點,就會放在美中關係的框架裡面看。有人說目前看起來像是中共中央在跟CIA在下圍棋,比誰氣長,看誰忍得久?畢竟中國人的外交文化講究的是耐性,而不是追求這一刻的解決。相反地,美國的外交文化是透過攤牌,要來找到解藥。但這是在五年、八年的短期裡看。時間再拉長的話,就涉及了香港跟大陸之間的關聯,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裡,從清朝一直到今天,香港跟大陸之間,始終有一種緊張。如果問某個具體的人,可能不一定都有強烈感受,如果是問知識界,可能感受就比較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