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警方拘捕超過七百人、百多人受傷,但運動卻沒有瓦解。反送中運動一開始就拒絕「大台」(指揮中心),強調沒有領袖,群眾用通訊科技自發組織,以直接民主方式討論行動、檢討成敗。
過去獨裁政權對付反對運動,最有效方法是用各種理由拘捕運動領袖,群龍無首下再拖散對方陣營。但由於群組活躍分子眾多,拘之不絕,於是打擊面只有愈來愈大,警民對立更尖銳。這是美軍陷入越南泥沼的翻版。
現在主動打消耗戰的是反送中陣營,沒有大台的模式釋放出多元抗爭策略,除了前線抗爭者外,更多人參與的是文宣戰、後勤補給、法律支援、醫護、心理輔導等,這次更開拓出國際新戰場。大家只要比較同期在莫斯科爆發反對派抗爭運動,就見到香港相對受國際媒體關注。
資訊社會學家涂菲齊(Zeynep Tufekci)在《推特與催淚彈》(Twitter and Tear Gas: The Power and Fragility of Networked Protest)一書中指出,在反抗運動中傳統組織仍然有優勢,因為組織優勢在於有規畫,群眾離開運動的成本高,因此較可以堅持下去。但香港「連登模式」並非一般網路快閃抗爭,其實是傳統組織及網絡動員雙結合,通過Telegram群組討論、參與、分工,然後執行。而最重要的是群眾基於共識行動,「不切割、不分化、不篤灰」、「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齊上齊落」、“Be Water”、「香港人,加油」就是運動的五大綱領。
香港模式對全球抗爭運動貢獻大
抗爭者並不是盲頭烏蠅,他們建立的更多是行動規範,不只是行動策略目標,放在全球抗爭運動中,有重大貢獻。傘運後經歷五年的反省,有的入獄監禁、有的流亡海外,再加上七十天的抗爭,香港人探索出一條新的抗爭之路。
群眾抗爭沒有平息跡象,中共在八月五日後改用「文攻武嚇」,一邊陳兵邊界,武警、解放軍演習,官媒、深紅政客放出「狠話」,直指運動有恐怖主義苗頭,另一邊就大打經濟牌,誇大經濟危機,配合財政司派錢,動員工商界人士及建制派反暴力,再用五年前舊劇本「反占中保民生」那一套,挑動群眾鬥群眾。
結果?在八一八一役直接宣布兩星期來林鄭的戰略轉移徹底失敗。政治問題先由警棍、子彈解決,結果危機升級,然後政治問題又意圖以民生手法解決,結果又告反敗。
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魏簡(Sebastian Veg)在《衛報》(The Guardian)刊登文章指出,中共消耗戰有三大工具:一、鎮壓性國家機器;二、政治懲罰,要求建制力量歸隊;三、文攻武嚇民意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