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鈞觀點:茲卡病毒會對台灣造成威脅嗎?

2016-09-08 06:35

? 人氣

茲卡病毒疫情全球拉警報,各疫區全力進行滅蚊行動(美聯社)

茲卡病毒疫情全球拉警報,各疫區全力進行滅蚊行動(美聯社)

炎炎夏日的高溫溽暑,才稍稍舒緩了些,茲卡病毒卻悄悄浮上檯面,如剛點燃的火苗,可能形成一股盛焰,也可能瞬間烟飛灰滅,不只台灣, 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甚至是溫帶區域的國家,無不嚴陣以待,苦思對策,確保不會形成流行風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早在今年三月,茲卡病毒就已經席捲東南亞,包括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高棉、泰國、甚至寮國,無一倖免,其中又以泰國的疫情最為嚴重,儘管當時報導的病例數仍然不多,但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發出警訊, 認為茲卡病毒在東南亞的發生率,應該遠高於實際上看得到的數字,因為在印尼這個整整有兩億五千萬人口的國家,卻只有檢測過1,000 人,確診病例更是少到只有一名,這不合常理的現象透露,目前所報導的病例很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 也就是僅佔實際感染病例中一小部份。根據醫療資訊顯示,茲卡病毒早在1950年代就已經在東南亞零星出現,歷年來當地究竟有多少人曾被感染,帶有抗體的人口比例又有多高,目前並沒有詳細的數據,但這對於未來流行規模之大小,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茲卡病毒疫情全球拉警報,這是病媒蚊的幼蟲孑孓(AP)
茲卡病毒疫情全球拉警報,這是病媒蚊的幼蟲孑孓(美聯社)

這些年來,東南亞國家快速發展的經濟,促成人口不斷集中,形成許多未妥善規畫的城鎮與都市,而各式各樣生活所需的人工容器,也因為時光流轉而變成廢棄物,成為居住環境的一環,加上熱帶型氣候定期雨季的推波助瀾,正好創造出大量且極為理想的病媒蚊孳生環境,從而孕育出高密度的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形成茲卡病毒傳播擴散的隱憂。根據生態調查所得的資料顯示,這些國家中類似的環境極其普遍,令人沮喪的卻是,這兩種蚊子可以傳播好幾種人類重要的傳染病,黃熱病是其中最嚴重也最具有歷史性的一種,只是它只發生在非洲及熱帶美洲,迄今未曾在亞洲出現過,此外,還有屈公病、登革熱、和近日來引發大家議論紛紛的茲卡病毒。因為上述病毒的傳染途徑與方式雷同,因此,若能阻止病媒蚊之孳生與叮咬,就足以防止這些傳染病的擴散與流行。只是茲卡病的傳播途徑似乎更複雜了一些,除了病媒蚊叮咬,有報導指出,它也可能透過輸血、性行為而感染,而孕婦經由胎盤傳給胎兒的路徑,更可能導致小頭症之發生,儘管大多數人感染茲卡病毒後,其病徵並不嚴重,甚至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但這類異常的傳播途徑,讓許多人對茲卡病毒感到畏懼與恐慌。 不過,茲卡病毒在自然界的傳播途徑,一般相信還是以病媒蚊叮咬為主。

新加坡是東南亞區域十分秀麗的城市國家,市容整潔, 環境衛生向來良好,但2016年迄今,登革熱已累積近11000例,屈公病則有14 例,至於茲卡病毒,根據新加坡衛生部及國家環境局最新的報導,目前已有215個確診病例,其中絕大多數發生在八月底和九月初。新加坡為了阻止茲卡病毒繼續蔓延,不斷要求鄰近國家重視茲卡病例之發生,目的在降低流入新加坡的機率。印尼和馬來西亞雖都表示他們已採取步驟,以防止茲卡病例進入新加坡,但隨著病例不斷攀升, 顯示成效不如預期。事實上,在人口流動頻繁的時代,病毒跨國流傳本就是個難以完全杜絕的高難度任務。一旦遭病毒侵入,只要病媒蚊的密度夠高,發生流行的可能性自然也高。近一個月來,茲卡病毒在新加坡出現不尋常的病例數,正充分顯示整潔且乾淨如新加坡,傳播病毒的病媒蚊依然存在, 而且密度已達危險界線。何以致之? 氣候條件乃是其中一個很無奈的因素。 而新加坡所面對的困境,其實也存在於台灣,那新加坡今年暴增的茲卡病例,是否也可能威脅台灣呢? 就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而言,台灣也是病媒蚊的天堂,因此,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