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無止,全台灣共有六例茲卡病毒確診感染,其中兩例為國人出境攜回,包括八月中旬疑似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感染的一例。目前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在機場設有入關前的發燒篩檢站,這對阻止相關疾病入境,確實能發揮一些功能,只是感染茲卡病毒未必會呈現明顯病徵,以至於難免有漏網之魚。面對新加坡這一波暴增的茲卡病例,台灣沒理由置之度外,為了不讓零星病例引發流行,應鼓勵業者開發足以鑑別登革熱與茲卡病毒的快篩試劑,讓門診醫師及衛生單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疫情。否則一旦造成流行,不僅危害人民健康,在社會上更可能引發人心焦慮與不安。
台灣地處東南亞的最北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皆長年可見,然而,台灣的地形為北回歸線所貫穿,造就南、北不同的氣候區,不僅如此,就連蚊種的分佈也互有所異。 雖然白線斑蚊於全台各地及低海拔山區隨處可見,屬於熱帶型氣候的南部地區,則是埃及斑蚊在台灣所集中分佈的區域,此區域包括台南 (特別是舊台南市區)、高雄、屏東等地,這地區恰巧也是歷年來登革熱流行的重災區,顯然這兩種蚊蟲在登革熱傳播的能力上,具有重大差異,而這現象是否也是存在於茲卡病毒呢? 此問題目前並沒有確切答案,但從登革熱流行的例子來看,卻是很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課題。解決之道,首先須先瞭解這兩種病媒蚊對茲卡病毒的感受性與傳播力是否也有所不同, 而揭開箇中奧秘的過程,必須結合政府與學界,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答案,如果答案是兩者感染茲卡病毒的差異性極小,那全台灣都可能是疫區,反之防治重點就應該落實於南、高、屏等地區,甚至和登革熱防治相整合,在科學證據下,將經費做最合理有效的分配,才有可能讓防疫大業收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為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