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眾。三角(邊)關係是構成人類社會最根本的關係。兩人(雙邊)關係是一切「自我」認同形成的基礎,三角關係則是社會的原形。沒有第三者,雙邊關係沒有「外部」指涉,社會衝突也因無從調節,更會變成僵局。
小三角預示世局走向
國際關係往往表現為多邊關係,但基礎是必須考慮第三方的多組雙邊關係︰兩岸關係必須考慮第三方(主要是美國);美中關係必須考慮第三方(在全體系是蘇聯/俄國,在東亞次體系「最核心最敏感」的是臺灣);美臺關係取決於美中關係,那更是常識。魏蜀吳、宋遼金、英法德、英日俄、美蘇中、美中俄都是著名經典的大型三角關係,其興起與衰微,都是歷史轉戾點。美中臺三角雖然是東亞次體系下非常不對稱的小三角,一旦她發生根本變化,必定是現代國際關係史的拐點。
臺灣雖小,卻站在兩個巨人肩上,也站在世界現代歷史與國際秩序變化的分水嶺上。險峰上雖說無限風光,但若只是想徘徊歧路,或圖以身犯險,這世紀險峰隨時可能隨大國權力移轉與國際秩序變遷的板塊震動而崩塌。小三角提供了七十年的庇護,或許就要在我們目擊下,消失在板塊擠壓之中。
活潑有彈性的小三角維繫和平
思考當前美中臺小三角逐漸消失,零和僵局更加危險,可以把三角形還原為三個雙邊。從冷戰開始到結束,從臺灣解嚴到馬政府任期屆滿,兩岸與美中臺從來不是太平無事。但是因為各種條件,冷戰以來這個三角一直有足夠的空間和彈性,可以避免危機升高,庇佑三角中最小的臺灣。冷戰初期,美臺結盟疏遠北京,北京實力不足,只能用砲戰測試底線卻無力挑戰;三角雖然缺乏彈性,但避免戰爭的空間夠大。稍後美中共同抵制蘇聯,三角的美臺一側看似失去作用,但「三個公報與臺灣關係法」體制創造了新的彈性,臺灣的經濟起飛與兩岸解凍,更增加了三角中的和平空間,還開創了90年代末臺灣「尾巴搖狗」,一小角牽動兩大角的奇景。
本土化的民主化隨著民進黨在臺灣第一次執政,三角中兩岸一側開始失去彈性,後來也波及美臺關係,但國際變局——反恐戰爭與朝核危機使美中關係這三角最大的一側仍明朗寬鬆。歐巴馬第二任期——習近平上任後,美中一側結構性對抗不斷升高,但馬政府「親美和陸」的避險措施,使兩岸一側保持彈性並回補三角消失的和平空間。華府與北京儘管越來越不滿對手,但還不想在沒把握處攤牌,臺北增強了雙方的戰略耐心。
三角的和平空間消失中
現在小三角三個邊都在內縮、彈性都在快速減少,三角中的和平的空間逐漸崩塌,以致於多位國內學者紛紛警告,說這是冷戰開始迄今,美中臺風險最大時刻,所言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