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從香港立法會選舉再看「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2016-09-08 06:53

? 人氣

香港「佔中」時懸掛的布條,其中「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口號,在台灣太陽花運動時就開始流傳。(BBC中文網)

香港「佔中」時懸掛的布條,其中「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口號,在台灣太陽花運動時就開始流傳。(BBC中文網)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是台灣太陽花運動時廣為流傳的口號之一。在香港立法會選舉期間,台灣民主化歷程多次被提及,也有台灣學運領袖為候選人助選。香港和台灣公民社會在面對共同的「中國因素」之下,交流越來越密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結果周一(9月5日)出爐。本次選舉有兩百多萬人投票,58.28%的投票率刷新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高投票率紀錄。

六名主張「香港民族自決」的候選人當選,改變原本以親北京建制派、泛民主派為主的議會生態。23歲的羅冠聰、25歲的游蕙禎當選,更使得「青年政治」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台灣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在香港選舉期間,錄製影片表達對朱凱迪、羅冠聰的支持。「土地正義聯盟」的朱凱迪最後以八萬多票的「票王」成績拿下新界西議席,「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以香港島區第二高票勝選,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

「林飛帆撐羅冠聰」的影片介紹中寫到:「由學生運動、佔領、到重新出發,雖然大家處於不同地方,但港人與台灣人所經歷的故事,卻是如此的相似。」

「新政治」

台灣太陽花學運太陽花學運強化了台灣年輕一代的政治參與程度,為台灣帶來政治新氣象。

2014年3月台灣發生 「太陽花學運」 (又稱「318運動」),學生與公民團體佔領立法院,反對國民黨團推動與中國加強經濟交流的《服貿協議》。

同年9月,香港發生爭取「真普選」的「佔領中環」堵路示威,期間因為警方施放催淚彈驅散群眾,群眾以雨傘抵抗的影像登上國際媒體,因而又被稱為「雨傘運動」。

同年年底,台灣舉行縣市長選舉,和在野黨民進黨相比立場傾向與中國友好的 執政黨國民黨大敗,丟失多個縣市執政權。

2015年11月,香港舉行地方民意代表的 區議會選舉,「雨傘運動」後成立的政黨推出多名候選人,這些「傘兵」獲得八席,為香港政治版圖注入變化。

2016年1月,台灣舉行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籍的蔡英文以過半得票數的壓倒性勝利取得執政權。太陽花學運後成立的政黨「時代力量」有五名候選人當選,成為國會第三大黨。

同年2月,香港舉行立法會 新界東議席補選,以「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為口號的本土派候選人梁天琦拿下15%的選票,證明「港中區隔」的訴求並不如北京政府所稱,「只是一小撮人的聲音」。

香港立法會選舉當天(9月4日),許多用戶在社群網站Facebook上打卡顯示自己已完成投票。

「佔中」許多香港年輕人表示「佔中」之後他們開始關注香港政治。
立法會選舉選民投票情況踴躍,部份票站直到隔日凌晨才消化完排隊人潮,點票因而有所延誤。立法會選舉選民投票情況踴躍,部份票站直到隔日凌晨才消化完排隊人潮,點票因而有所延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