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不論在人口移動、文化教育語言政策、政治領導的產生、法治的維持,香港人民看到原本生活方式在改變,「送中條例」成為對港府與中國統治不滿的全面引爆點。
反送中運動讓香港瀕臨無法治理的邊緣,特首林鄭月娥始於八月二十四日提出成立對話平台,但並未對運動的五大訴求鬆口。國際壓力是否會幫香港人民爭取到欲達成的目標?各國近來在中國武力干預的威脅下所發表的聲明,也透露些許與過往政策的不同。
首先,加拿大與歐盟八月十七日的聯合聲明中,支持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高度自治,以及《基本法》與國際協定中所保障的基本自由,包括和平集會的權利。聲明呼籲各方克制,並採行緊急措施來緩和局勢,包括廣泛參與對話過程。
相較於港府與中國將運動定性為暴動,甚至恐怖主義或顏色革命,此聲明並未將情勢緊張完全歸咎於「少數極端分子」,暗指暴力升高,政府未能即時妥善回應人民的訴求,至少也有部分責任。這也符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專對於港警過度使用武力的批評,以及英國宣布在情勢未明朗前,暫停批准英國公司向港警提供催淚彈等鎮暴設備。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十九日則將香港問題定性為中國是否兌現其承諾,包括依《聯合聲明》尊重香港法律完整性的承諾;他同時重申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香港問題與中美貿易談判連結起來的態度。川普說:「若習近平對香港做出暴力之事,要我簽署協議將會更加困難。」過了幾天,他還主張動用《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IEEPA),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
相較於中國認為《聯合聲明》已經於九七年履行完畢,而成為「歷史文件」,美國則認為其中的承諾仍有效力,必須獲得實現;且事關中國的國際信用,甚至與美中是否能達成貿易協定掛鉤。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固然是在增加關稅的背景下說的,若是中國武力進入香港平亂,美國及其盟友所能運用的措施將不止於此。對照六四事件後的做法,可能包含凍結資產,甚至外匯存底等經濟制裁,將造成中國鉅大的經濟損失。
《聯合聲明》與中美貿易掛鉤
反送中運動是人民對於香港治理方式的怒吼。現行體制下,人民的聲音無法反映在選票或影響港府決策,只能在街頭蔓延。自治權未獲保障,就沒有穩定的治理。過去香港主權移交,人民毫無置喙餘地,國際社會也是幫兇;今日國際間更公開支持香港人民爭取民主治理的呼求,即使其中包含利用此槓桿對抗中國的盤算,也是值得注意的轉向。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1695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