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持續兩個多月,就在各界猜測北京會如何出手干預時,中共國務院高調宣布,在緊鄰香港的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擴大金融開放度,建立教育、醫療、科技創新中心。
有分析認為,反送中無法平息,北京有意以深圳取代香港。但也有評論指出,一個沒有法治、沒有人權的內陸城市是無法與香港競爭的。
到底北京的意圖何在?深圳示範區要示範給誰看?香港對中國是否依然重要?
嘉賓: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歷史學者、獨立時評人章立凡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自6月至8月,在十幾場反送中運動中,蒐集六七千份有效樣本,發現在港府不作任何讓步的狀況下,示威者對抗爭採取激烈行動的理解程度,由六月首次調查的36.7%提升到八月的79.4%。
顯示最後有近八成的示威者,支持或不排斥以暴力手段表達訴求。從5年前的佔中運動以來,尤其是反送中抗爭兩個多月以來,港人對勇武或暴力抗爭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胡平說港人對勇武抗爭態度的變化經歷了一個過程。香港本來就有和平表達的自由和法制,因此從97以來,港人都採取合法、和平抗爭,不贊成暴力。佔中和一般的和平集會不一樣,是公民不服從、故意做出違反法律的行動,但是仍舊和平。
佔中運動後期,有年輕人自稱勇武派,試圖採取帶有暴力色彩的行動,但是沒有取得任何成果,還遭到打壓。佔中運動結束之後,勇武派的抗爭方式在港人中間依然不受歡迎。
反送中運動發生了變化,關鍵的一個時間點是在6月12日的行動,港府在港民遊行後不為所動仍然決定繼續二讀修例,民主派議員就呼籲大家第二天去包圍立法會。第二天就來了很多年輕人,有些人遮面。立法會提出推遲修例,過了三天,特首宣布無限期暫緩修例。
這件事被很多人解讀為與6月12日的勇武抗爭有關。但是胡平說這中間雖然有符合實情的部分,但也有些誤讀。保衛行動起初是和平的,而且在包圍的時候,立法會已經宣布推遲二讀。其實港府之所以宣布無限期暫緩修例,不僅僅是6月9日和12日的港民抗議,還因為抗議引發的連鎖反應,包括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比如德國說要重新考慮與香港的引渡協議等等。這些壓力的綜合效應才使得港府讓步。
8月25日香港荃湾的抗议活动现场,抗议民众与警察发生冲突,警察拿枪指向抗议者。现场记者不停地说,"他们拿枪指着人们,他们拿枪指着人们。"根据美国之音记者从现场发来的最新消息,香港警方周日在荃湾众安街附近疑似发射真枪实弹。#香港 pic.twitter.com/9WT11yGWyP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August 25, 2019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香港正迎來一場人民戰爭》,在描述遍地開花的暴力抗爭事件的同時,也探討了這種暴力或「勇武」抗爭正在為廣大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示威者所理解和接受的現實。
章立凡對此有觀察和評論,他說他曾經在節目中談到這次抗議的特點,就是文武兼備,這其實是一種博弈手法,博弈雙方都是如此。比如北京,一方面高聲恫嚇,一方面在深圳屯兵,也是文武兼備。因此博弈的另一方香港出現文武兼備的姿態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