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伊斯蘭教2大節慶之一的「宰牲節」(Eid al-Adha),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會舉行實際或象徵性的宰牲儀式,並開始為期4天的宰牲節假期,家家戶戶穿上最好的新衣、互相拜訪,熱鬧猶如華人過春節,全球穆斯林集體歡慶的盛況也被各國媒體廣為報導。
紀念聖人犧牲兒子
宰牲節訂於伊斯蘭曆的12月10日、也是朝覲活動的倒數第3天,以宰殺一頭羊、牛或駱駝來獻祭。宰牲節是為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Ibrahim)將兒子獻祭給真主(Allah)的故事(註)。據《古蘭經》記載,易卜拉欣時代人們普遍信仰多神教,為打撃迷信及考驗易卜拉欣的虔誠,真主命令他殺了兒子獻祭。易卜拉欣決定順服旨意,而他的兒子也勇敢接受命運。刀刃架上咽喉的那一刻,真主看到父子倆的誠心,令天使以一頭羊替換了他,並宣佈他們通過考驗。宰牲節就是為了紀念他們的虔敬信仰和真主的慈心,華人穆斯林也稱為「忠孝節」,透過儒家倫理觀詮釋,紀念易卜拉欣對真主的忠誠和兒子對父親的孝心。
宰牲節當天,穆斯林必須一早淨身沐浴、穿戴新衣,前往清真寺做禮拜後,凡經濟能力許可的穆斯林都必須宰殺一頭牲口,牲口至少為2歲半,不能宰殺太幼小的動物。這隻牲口的肉會分為三份,一份分享給親友,一份固定施捨給窮人,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歸自家享用。傳統上宰牲由男人負責,要一邊誠心唸誦讚詞,再以利刃瞄準牲口咽喉一刀割下,專業的宰牲技術應盡可能讓牲口少受痛苦。臺灣的清真寺有時也會在宰牲節當天安排宰羊,但一般而言,清真寺並沒有宰牲的義務,只是為穆斯林教友提供方便。
而在麥加朝覲的朝覲者,傳統上應親自宰殺牲口或監看過程,但現代朝覲人數眾多,便演變成由朝覲者付費購買牲口後再交給中央屠宰場代為宰殺。宰殺後也會並將肉品捐出,也會另行加工後分送到其他國家,提供需要的人。由於各地環境限制,或者是經濟不便等因素,宰牲儀式也有了轉變,例如在巴基斯坦就出現數個家庭合買一隻牲口、或以其他捐獻取代實際宰牲等變通方法。
宰牲過程結束後,穆斯林家庭便會相互拜訪或出遊踏青,家庭也會準備豐盛佳餚,舉辦聚會互相分享。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各自穿上最美的傳統服飾出們,熱鬧情景與華人農曆春節十分相似,因此常被誤以為是伊斯蘭教的新年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