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戰後進入工業化階段,人口成長率逐年降低。2010年,日本年度人口成長率掉入負值,也就是說,日本人口正慢慢減少;且這樣的減少之所以令政府不安,是因為日本的人口減少主要是「自然減少」,而非遷移造成的結果。
「如何填補勞動缺口?」
根據2018年統計的職位空缺率顯示,每100位日本人面臨160個職缺,一方面,這使失業率降低,另一方面則可能推測出:日本的老年人沒有能力、年輕人也不願意做某些工作的隱憂。這並非代表日本人在未來擁有穩定的幸福生活,相反的,這是在考驗日本人是否已經做好接納移民的準備。
為了填補這些勞動缺口,安倍政府喊出未來五年日本將開放34萬外國勞工。過去,日本只對外開放高階人才取得工作居留資格,像是大學教授、擁有專業技術者;而就在去年底,日本國會搶在休會前連開18小時,針對「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簡稱「入管法」)有了共識,為越來越多在日本工作的外國勞工增加了兩種居留資格:分別為「特殊技能1號和2號」。其中「特定技能者2號」更允許具有特殊專業的外籍勞工在通過日文檢定後,攜家帶眷到日本無期限居留。而安倍所承諾的五年內引進34萬名勞工則是指1號而言,屬於政府列管的14項產業,他們雖有特殊技術,卻只能在日本居留5年,也無法攜帶家眷。
面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所採取的策略,是希望透過引進大量外國勞工,補足藍領工作的缺額,並讓日本女性重新回到職場上,為國家經濟盡心力。然而,入管法無論如何修訂,都避免不了勞資雙方產生的糾紛。
「實習生:隨用即丟的外籍勞工?」
實習生,是日本重要的勞動力之一。它是為日本藍領企業而存在的制度,外籍勞工和日本人做一樣的工作,卻只拿到一半的薪水。
日本企業想要招募一位外國實習生,要向監理團體支付上萬元的仲介費以及每月管理費。監理團體是日本和外國當地的人力仲介公司;而監理團體的上司,是整合日本實習生制度的公益財團法人「國際研修協力機構」(JITCO),向監理團體和企業收取會費,其中一部分甚至作為退休官員轉職的薪水,對企業並無實質幫助。有人認為,這個制度立了一堆名目,實習生領著少得可憐的薪水,還只能在日本居留五年;實習生在日本的意義,根本就是隨用即丟的外籍勞工。
「日本是『偽君子』 台灣是『真小人』」
《絕望工廠》作者出井康博研究勞動議題多年,給了一針見血的評語:「日本是偽君子,台灣是真小人」。
在台灣,我們對外國勞工的規定更多、更明確,給人的感覺也更不友善;我們並非將移工的權益納入勞基法加以保障,而是另立專法。除了規定移工居留年限,還不可轉換工作,一發現逃跑就會被遣返,等於是被綁死在工作上,更可怕的是,他們在來到台灣前,並不知道雇主是誰、要照顧的人是誰,資訊不對等的情形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