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萊儀:必須讓北京相信台灣「有足夠的自我防衛決心」
葛萊儀說,美台都必須作更多,讓北京相信台灣「有足夠的自我防衛決心」,而美國也需要台灣有自衛決心才能協助台灣。
對於聽證會上有委員問到,中國「對台動武的意願」有多大?葛萊儀答覆說,北京要真的對台動武應該還有一段不近的距離,「他們還沒走到那一步。如果有必要,那會是他們的最後手段(last resort),不過那不是一個選項」,習近平有許多事情要處理,她不認為習近平已經放棄和平統一的政策。
葛萊儀也對國會提出政策建議,包括協助台灣反制中國對台灣選舉的干預;規定社群媒體必須通知用戶,讓他們知道正在與來自外國政府的賬號互動;敦促特朗普政府強化與台灣的經濟關係;擴大美國國務院全球接觸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er)的任務,將抗擊中國共產黨影響力活動納入與理念相近的政府、公民社會合作的計畫中;通過參議員魯比奧等人今年二月提出的「反制中國政府與共產黨政治影響力活動法案「;以及通過《2019年台灣保證法》,重申美國對台灣及施行《台灣關係法》的承諾。
林夏如: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很低
在聽證會上,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VA)講師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夏如(Syaru Shirley Lin)也和葛萊儀持相同看法,認為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很低。
她說,對北京當局來說,重要的是持續對國內受眾發出可能對台動武的信息,因為這「聽起來要比實際上去作來的好些。」
幾天前才從香港回到華盛頓的林夏如說,香港的反送中已發展成年輕世代為爭取民主、自由等核心價值的抗爭,港、台多個民調都顯示,中國偏好的政治制度並不受兩地人民的歡迎,香港和台灣的相似之處正在增加,許多港人將民主台灣視為他們未來的模式,自6月開始的反送中抗爭也得到大多數台灣人的支持,北京對「一國兩制」的堅持已經「完全不被台灣人民接受。」
林夏如說,再過4個月就會有50萬台灣年輕人首次擁有投票權,他們之中很少有人認為自己是完全的「中國人」(exclusively Chinese),他們的選票對選舉結果可能會有重要影響,對美國來說,它意味著在美國以維護自由市場和民主體制來對抗中國替代制度的選項中,台灣將是美國的「嚴峻考驗」,美國應該協助台灣人民護衛民主與社會正義價值,因為這已成為他們自我認同的一部分,美國也應該協助台灣克服貧富不均的挑戰,增加作為台灣貿易投資夥伴的吸引力,以免台灣人民認為只有中國才是他們經濟機會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