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十二夜》引發熱議,去年《動保法》三讀通過公立收容所零安樂死條例,且將於明年2月正式上路,然而這將是流浪動物的天堂,還是更可怕的地獄?農委會表示,零安樂死執行一定要配合源頭管理及多元認領養,讓公立收容所轉型為「中途之家」;惟官員坦承,縣市存在的城鄉差距,以及首長對政策的支持程度不一,仍是最大隱憂。
依《動保法》舊有規定,公立收容所「經通知或公告逾12日而無人認領、認養或無適當之處置動物,得以宰殺。」也是「12夜悲歌」的由來。惟部分動保人士憂心,刪除所謂的「劊子手條文」只是個看似美麗的口號,因為如此一來,場地、經費有限的公立收容所勢將爆滿,屆時毛小孩恐將過著比死還慘的日子。
全台288人照顧4000多隻流浪動物 工作繁重
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科長江文全表示,目前全台22縣市共有33間公立收容所,僅雲林、屏東未設收容所,以委外安置方式處理,配置288名人力,最新統計收容共4000多隻以狗狗為主的流浪動物,即平均每人要照顧14隻動物,工作已相當繁重。
江文全說,一旦收容所實施零安樂死,動物恐將爆量,因為公立收容扮演的原本就應該只是動物「中途之家」的角色,零安樂死新法上路後,只要同步做好源頭管理(TNVR,捕捉→結紮→疫苗→釋放),以及動物多元認領養的工作,收容所收容量就能維持平衡,動物也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人道撲殺」數量 從6.5萬減少到1.1萬隻
根據農委會官方統計,近年國人「以認養代替購買」的風氣漸盛,各公立收容所動物認領養率,也從早期的30%持續攀升至70%左右,單單去年從公立收容所被認領養的動物,就有5萬5694隻,創歷年新高記錄。同時,隨著台南市、嘉義市、高雄市及新北市提前實施零安樂死,以近年公立收容所「新收容」推估被「人道撲殺」的動物數量,也從5年前的6.5萬減少到去年的1.1萬隻。
台灣人認養流浪狗 多是「挑三撿四」
「你真的相信有這麼多人在領養絕大多數都是米克斯(MIX,指混種狗)的流浪狗?」愛心媽媽倩玲充滿懷疑地說,台灣人就算要認養流浪狗,也多是「挑三撿四」,要有品種的、要漂亮的、要健康的、要小的…,那些老邁殘缺的貓狗除非有機會到國外出養,在國內根本無人問津。
自發性投入流浪狗救援的聞姐也強調,坊間不肖的私人繁殖場非常囂張,他們即使遭人檢舉被抄,也會發動身旁的親朋好友去收容所,再把「種公種母」認領養回來,然後易地重起爐灶,到公立收容所根本只是「過水」而已。
對此江文全坦承,農委會也注意到在流浪動物的認領養人中,有大約5分之1是屬於多次且大量認領養者,對方確實不無可能是私人狗場,甚至不肖繁殖業者,但因現行法令對流浪動物大量認領養並無禁止,現階段中央也只能督導地方政府,盡力落實動物出養後的追蹤機制。
零安樂死上路 人力經費盼縮短城鄉差距
面對零安樂死將於明年初全面實施,但有信心迎接新時代來臨的縣市卻屈指可數,江文全強調,相較於過去最少時中央一年動保預算可能只有3000萬,農委會去年編了7000多萬元、今年更編了近1億元的動保預算;且對地方補助非採齊頭式平等,而是針對資源、人力特別缺乏的縣市給予重點協助,且其中光是人力經費就占了3000多萬元,較歷年成長30%,目的就是希望縮短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