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J. Trump)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26日在位於紐約州亨普斯特德(Hempstead)的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舉行首場電視辯論,兩人就外交、國安、經濟、犯罪、能源等問題激辯一個多小時。
不過這並非美國兩大黨候選人唯一的一場公開交鋒。今年美國總統候選人一共舉行三場辯論,第二、三場電視辯論將於10月9日和19日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和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舉行。此外,兩黨副總統候選人將於10月4日舉行一次電視辯論。
美國總統候選人舉行公開辯論最早出現在1960年。當年,美國首次通過電視直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甘迺迪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森的辯論。從1976年開始,美國民主、 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在大選前進行全國電視辯論成為慣例。同年起,兩黨副總統候選人在大選前也會舉行一場電視辯論。
總統候選人辯論通常在兩黨舉行全國代表大會之後、11月大選投票日之前舉行。辯論的場地多在大學禮堂等公共場所,現場聽眾包括來自各個階層的選民。辯論的議題往往是當時最有爭議的話題。辯論形式有多種,有時由主持人提問,有時也接受觀眾提問。
從1988年開始,辯論的形式由兩黨候選人協商確定。 辯論通過電視和廣播向全國直播。1960年首次電視辯論吸引了6600萬觀眾和聽眾,1980年電視辯論的觀眾和聽眾人數達到8000萬。 從1976年到1984年,總統候選人辯論的主辦者是女性選民聯合會,但從1988年開始,辯論由跨黨派的總統辯論委員會主辦。
除1992年大選外,所有總統候選人辯論只有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才有資格參加, 這引起部分選民不滿。但主辦者辯稱,只有在抽取五場全國民調結果、其平均支持率超過15%的前提下,候選人才有資格參加辯論。在現今美國的兩黨政治態勢之下,這意味著第三黨或獨立總統候選人基本無望參加 電視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