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兩岸關係不斷地朝向正面衝突的方向邁進,大陸當局在台的國際活動空間和邦交國不斷緊縮及限制陸客來台自由行等舉措;台灣方面不斷地在國安五法修訂、美台關係的手段拿捏和文化台獨等行為不斷推動,使兩岸觀係陷於不確定的衝突對立狀態中,這其中當然與中美關係的發展與動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各方冷靜下來,沉靜一下,其實各方都不需要把對方逼到牆角。也都有和緩的空間狀態存在,端看領導人如何來看待。轉個念,易地而處,大家仍都有迴旋的空間,不需要把對方逼到絕境及不得不的回擊,這是一門藝術,也是各方所堅信的和平價值。
當蔡政府原本力推中共代理人修法,讓許多台商憂心自己會不會受到影響。海基會秘書長姚人多一再向台商喊話,說政府都有聽見聲音,要台商放心放心再放心。為何原本為了防止中國大陸對台灣進行統戰、滲透,危害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而將中共代理人法列入民進黨優先法案會產生轉彎呢?當蔡政府先後提出「四個必須」、「三道防護網」及「七項指導綱領」;隨後立法院又強行通過國安五法修正;將「抗中保台」當成大選主軸,民進黨柯建銘對於中共代理人法給了答案,認為黨團內部對修法的看法有差異,行政部門也另有不同意見主張,所以要開黨團大會凝聚共識。
首先,蔡政府雖在抗中選戰主軸沒變、去中國化動作仍繼續進行中及與港獨合作共抗中共,但近來或許考量選情大好、再加上中共代理人法案本身爭議很大,不但輿論抨擊,連綠營內部也有微詞。同時也為了爭取台商選票,更擔心大陸可能採取強烈手段反制,影響台灣經濟。故對於中共代理人法的推動轉為消極,但總是踩了煞車。
此外,蔡政府對於激進港獨刻意保持距離以及對於難民法制定採取審慎態度,也是可以觀察的指標。蔡政府與獨派關係一直以來十分微妙,這些緩解兩岸衝突的動作,某種程度來說並沒有把大陸逼到牆角,達到非出手還擊的地步,使得兩岸關係避免進一步衝突升高,連帶影響講美中等國際勢力推下水一併牽扯其中。大陸方面自然也會有所克制,也會以較善意及和平的方式來因應。
大陸的善意例如,日前大陸境管單位已同意自9月20日起恢復福建省(福州、廈門、漳州、泉州、龍岩、莆田、三明、南平、寧德)、浙江省(溫州、麗水、衢州)、江西省(撫州、上饒、鷹潭、贛州)與廣東省(梅洲、潮州、汕頭、揭陽)等20個小三通自由行城市居民,可辦理赴金門、馬祖、澎湖小三通個人旅遊簽證申請,這對台灣來說,不能不算是善意的展現,顯見兩岸都有一定的彈性,就看雙方是怎麼來因應及處理兩岸問題,是善意還是惡意?是互諒還是相互仇視?
如果台灣方面不希望大陸當局介入台灣2020大選,那麼台灣自然也不能把大陸因素當成操弄選舉的工具;如果台灣希望兩岸關係單純化來處理,自然也不應該有將美、日等國拖下水的投機心態,並將香港反修例運動炒作及消費成為催化選票的工具,這一切都是來自於心態所決定,是真心期待和平普世價值?還是以普世價值為由,一切都向選票看。
總之,媒體在這中間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如果能夠多報導些兩岸正能量例如人道民間和平友愛的小故事,而非斷章取義、指鹿為馬及煽風點火兩岸衝突事件,或許兩岸關係是可以平淡的走下去,保持穩定狀態,而不要把對方逼到退無可退的牆角,當我們無法決定對方採取的動作,但是可以決定自己應當怎麼做?如何做?過激的行動及言語都不符合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主旋律,辯證來看,其實雙方都有許多展現善意的空間存在,就看當局的心態,兩岸難道真要到劍拔弩張的地步嗎?無論東海或南海,難道兩岸都要點起不安定的引信嗎?換個角度,改變心態或許未來將是無限的寬廣,和平即在不遠處。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