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產業省等單位曾提出其他的福島核電廠污水處理方案,包含另擇他地保管儲水槽、擴增保管容量、處理後排入大海、處理為水蒸氣後排至大氣、固化後埋入地底等等,但每種方式都有風險與困難,因此至今仍無法定案。
直接傾倒「氚」污水入海洋,真的不會傷害環境?
《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報導,飲用水裡頭可以含有相當稀少的「氚」,但大量的「氚」仍對人體有害。此外東京電力公司雖聲稱處理過的冷卻污水僅含有「氚」一種放射性同位素,但是根據該報去年取得的日本政府內部文件,「多核素去除設備」處理過的廢水仍包含多種放射性物質,包含鍶、碘、銠、鈷,且含量遠超過法定標準。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稱,日本原子力學會(Atomic Energy Society of Japan)負責研究福島第一核電廠退役的學者宮野裕史(Hiroshi Miyano)指出,冷卻反應爐的污水經處理、稀釋放射性物質,整個過程需花費17年,才能達到符合工廠安全標準的水平,並往大海排出。
南韓、日本就福島核污水展開交鋒
南韓與日本僅隔著日本海相望,相當擔憂一旦福島核電廠的污水排入海洋,會影響國民健康。南韓政府曾多次向日方發出分享核污水資訊的請求,也已致函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謀求國際協助。
16日,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原子能總署大會上,南韓與日本官員當面交鋒。南韓科技部第一次官文美玉公開表示,國際社會不應忽視核污水直接排入海中的危險,國際原子能總署與其成員國應共同謀求解決福島核電廠污水危機,制定讓國際社會確信安全的核電廠污水處理標準和方案。
日本科學技術擔當竹本直一當場反駁南韓的說法,強調日本「在事故發生後,一直持續透明地向國際社會公開說明」,今後也會繼續公開核災議題的處理方式。竹本直一表示,國際原子能總署並未發現日本周邊海域及外海的放射性物質濃度上升,他也強調冷卻水經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處理之後,除「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物質都被「消除殆盡」,然而日本卻「受到並非基於事實或科學依據的批評」。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則在日本國內表示,南韓在國際原子能總署大會上指責日本「向世界散播不安與恐慌」,「對我國的風評造成無可估損的傷害,實在非常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