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特戰男神」吳怡農:用經濟學觀點看國防是我的強項

2019-09-18 15:50

? 人氣

「其實我們家族過年聚會的飯桌上完全不談政治。」吳怡農說,台灣民主化後,伯父與父親走上不同路線,但對於公眾事務的想法與熱情都滿一致的。對於他的參選,兩人都認同卻不會插手選務,父親只要求他謹記不管到哪個位置都要「說實話」;決定參選後,吳乃仁也只輕描淡寫提點了他:「這條路會很難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吳乃德(前)選擇走學者路線,不參與政治。(柯承惠攝)
吳乃德(前)選擇走學者路線,不參與政治。(柯承惠攝)

參選原因之一,推動國防安全

其實辭掉金融業工作從香港回台灣那一刻開始,吳怡農就在走難走的路了。耶魯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美商高盛集團(The Goldman Sachs Group),在香港工作十年;二○一三年他辭職回台灣,當完兵後一心想投入公共事務工作,但過去沒有相關經驗,如何投入公共政策?沒有門路,他決定創辦國防雜誌,從當記者開始,以前在高盛的前輩免費借他一間三坪不到的辦公室,他找來兩個工讀生,投入國防工業調查報導。

不過,一個人辦媒體難度實在太高,加上國防政策是高門檻,往往工讀生寫完的稿子,他都得一修再修,常常一個人處理稿件到三更半夜,撐了幾個月只能放棄,只留下一個部落格就是「壯闊台灣」。不過因為有這段經歷,讓他認識不少國防產業、國安會人脈,甚至當時的行政院長林全還找他去當幕僚,負責國安專案。

吳怡農解釋,蔡英文政府上任推國防自主,政府有很多機會與外國廠商合作接觸國防事務,他當時負責在合作機制下有效保護國防機密,就是「安全及背景查核」(security clearance)。我國從一九九○年代就開始研究國防安全領域,卻始終沒有安全到位,二○一六年推國防自主,台灣為了建立國防產業自主,需要跟其他國家國防廠商密切合作,若少了機制,外界對我國國家安全會有質疑,後續更多國防自主都很難推進,因此建立完善的防護網成為當時首要任務。

「台灣沒有一個人會不關心自己的安全,只是安全的範疇界定到哪,可以大到整個國家。」吳怡農直言,國防重要性與大家關心程度落差很大,每年政府總預算中,國防預算占比逼近四分之一,關心的人卻最少,連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都被視為冷門委員會。對於因為國防的高門檻形成只有少數人參與、關心的情況,讓他相當焦急,更是間接促成他出來參選的原因。

選戰不到四個月,咬緊牙關衝鋒

從經濟學跨界到國防領域,吳怡農說,除了本身興趣,他認為經濟與國防很類似,「學經濟做的是選擇,在資源有限之下排列優先順序、取捨;國防也是,也有戰略上的選擇,在有限資源下,解決問題、發現新的問題,也是經濟學的一種。」況且台灣最大的對手就在對岸,如果哪天不幸真的要打仗了,「我不希望到時候才開始學習(打仗),我能用經濟學觀點、投資者觀點看國防,這是我們現在需要的東西,也是我爭取進入立法院的最大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胡宥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