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羅斯介紹數理經濟學家夏普利提出來的延遲接受演算法,及其良好的理論性質(如:配對穩定、防策略操弄等),以致能解決這些問題,並用他自己重新設計的美國實習醫生配對交易所為例,說明將理論上的市場規則實作出來時所遇到的挑戰與因應之道。類似的演算法也被應用在美國法官書記的配對市場,以及紐約跟波士頓的高中選校招生分發上,因為這些都是季節性發生、交易雙方人數固定、資訊也都接近公開的市場,問題相對簡單。
更複雜的勞動市場,或是所有適婚年齡人口組成的婚姻配對市場,則很難只用一個集中交易所就解決,因為理論模型假設不見得適用,也有許多細節需要留意。針對資訊不透明的情況,羅斯則建議做局部的市場設計,提出好的信號發送機制讓交易雙方能夠發送信號說服對方自己比別人更合適。透過促進資訊流通,市場設計能創造原本沒有的媒合機會,讓速配的雙方更容易找到另一半。
即使在金錢交易令人反感的場域,市場設計也能夠發揮神奇的媒合功效!舉例來說,羅斯曾協助設計「器官交換」制度,讓兩個需要換腎的家庭,雖然親人各自因為醫療上的理由都不能直接捐贈給家人,但透過捐贈給對方的家人,進行「器官交換」,讓兩個家庭、甚至整個健保體系都受益。羅斯甚至進一步推動「連鎖捐贈」,允許自願捐贈的器官指定捐給「有家人願意捐贈器官的病患」,讓一個人無私的愛心可以形成連鎖反應、成為一個又一個家庭的祝福。相較之下,台灣因為害怕檯面下金錢交易、立法禁止五等親以外的指定捐贈,反而讓許多無法在家人中找到合適捐贈者的病患,只好求助各種特殊管道,甚至到境外「醫療觀光」。
解決台灣的大學多元入學難題
最後,在台灣的處境下,羅斯對市場設計的真知灼見,也能針對大學多元入學方式未來的調整,提供不一樣的觀點。
最近各方討論的「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長程調整草案」有好幾個提案,但不同點都在招生時程而非實質內容。這是由於過去是七月考聯考、八月分發,但改成「多元入學」之後,卻變成寒假考學測、三四月進行申請入學的資料審查與面試(或筆試)。五月分發後不滿意的人才回歸舊制,七月考指考、八月分發。這讓老師家長都覺得現在學生高三學習不完整,因為先錄取的學生可以不用管高三下課業、「由你玩四個月」,甚至影響到要準備指考的同學。
有趣的是,原本聯考的填志願分發,看起來實證似乎都能形成穩定配對,也能防策略操弄、讓學生安全揭露喜好,其實就是一個接近延遲接受演算法的制度。那為什麼我們會從原本的好制度演變成現在這個大家都不太滿意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