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川普總統宣布因中國70週年國慶推遲對華加徵關稅以來,中國隨即以購買大豆豬肉等美國農產品進行回報。不少跡象顯示,美中貿易談判,有可能出現新的轉機。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近期放軟身段,顯示中共高層在貿易戰策略上存在嚴重分歧,具體來說就是以王滬寧為首的強硬「帝師派」和以李克強、劉鶴等為代表的「務實派」之間的不同看法。
美中雙方最近互釋善意,能否推動貿易協議的達成?中國未來在貿易談判中做多少讓步,是否取決於強硬派和務實派誰更佔上風?
中國最近一段時間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分析人士因此認為,這迫使中共高層重新考慮對美策略,也給了所謂務實派更多的話語權,這就是最近中方向美方釋放了一些善意的原因。經濟數據是最讓中國政府擔心的?
魯難說從數據上看,2017年的時候中國進口大豆是9350萬噸,按照正常速度,在2018年應該接近或者超過1億噸。大豆對於中國民生很重要,不僅可以加工成食用油,還可以飼養動物蛋白。
貿易戰後,中方把大豆進口作為武器,轉向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的產量很難滿足中國需求。加上豬瘟導致豬肉價格上漲,中美貿易戰目前的狀況對中國的經濟已經重創。能夠解決中國燃眉之急的只有美國,因為美國大豆的產量和質量都是世界上最好的。
中國放下身段來解決這個問題,不是認慫,而是解決國內迫切的政治壓力,防止社會動亂。這個和派系沒有關係,因為現在習近平已經定於一尊。
北美《世界日報》在社論中將王滬寧列為所謂帝師派也就是強硬派的領軍人物,把李克強,汪洋和劉鶴列為所謂務實派的代表,是否認同這種劃分?
陳破空說當然有兩個派系,只是中共是黑幕政治,外界看不出來,中共黨內派系鬥爭一直很激烈。
在外交問題上,說王滬寧是帝師派有道理,因為他的思想有脈絡可尋,他熟讀馬列,他畢生追求的新權威主義和當今時代格格不入,和習近平契合。其他人比如劉鶴顯示了靈活的身段,其父在文革時期自殺,汪洋和李克強在執政時期都有開明的表現,可以看出是傾向於改革和市場的。
因此兩個派系的存在是實實在在的。現在形勢有所緩和,是因為習近平王滬寧的左傾路線在香港和貿易問題上碰壁後,不得不做出的讓步。
吳強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路線差異,但是派系卻不是實在的,因為沒有人敢領導一個派系。黨內路線差異越來越明顯,習近平很有原則性,在王滬寧和劉鶴之間以及其他差異性路線之間選擇做搖擺,根據他的喜好,他就選擇誰。